第131章杀鸡焉用宰牛刀(1/2)
“情况危急,诸位都是国之栋梁,可有何平叛妙策?”
其实刘志心里有了初步方案,但他不会直接说出来,免得遭到他们的反对。
“臣以为,应该立刻下诏,着此三州刺史临时节制军权,招募兵丁剿匪。”
黄琼是太尉,皇帝开了口,自然躲不掉,他所说的方法四平八稳,也是平时剿匪的惯例。
但此时情况不同,三州匪徒同气连枝,一呼百应,已然成了气候。
现在再招募兵勇已经太慢了,不但无法阻止匪患蔓延,还很有可能被匪徒趁虚而入混进来,到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但刘志并未表示任何意见,笑了笑,看着司徒尹勋问道。
“尹司徒怎么说?”
尹勋沉吟片刻,这才道,“这些悍匪聚啸日久,现在招募兵丁,恐怕已没时间训练了。
而且每州都尉定制一千五百人,我观地形图,此次匪患至少已经有上万人的规模,只怕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呀。”
司空袁汤也点头附和,“尹司徒说得有道理,我看应该先一边招募兵勇,稳住匪徒,然后再秘密调边军进剿。”
有点意思了,刘志不动声色地看向了尚书令袁盱,“袁尚书令呢,有何意见?”
“边军也不好调啊,凉州和益州一则太远,而且刚刚平息了羌人之乱,还需要有几位将军坐镇弹压。”
袁盱一一分析,“幽州和冀州如今倒是可以调一部分兵过去,但最多只可以抽走五千多,否则就会被乌桓趁虚而入。
所以臣认为,应该调离得最近的北军精锐,再辅以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三者联合何愁匪患不除。”
袁盱所说的这三只军队,可以说是东汉国家的灵魂,精锐之中的精锐。
匪徒毕竟都是些流民,可谓一帮乌合之众,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在正规军面前肯定不堪一击。
但他们的优势是熟悉地形,泰山郡那边又山深林密,匪徒流窜作战,官兵一来便躲入山中,并不会与他们正面相碰。
等官兵走了又跑出来四处劫掠,要想彻底剿灭,实在是难上加难。
五官中郎将马寔亦朗声道,“臣愿请缨出战,剿平乱匪。”
马寔亦是一代名将,六年前,时任匈奴中郎将,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与乌桓部落联合攻打边境。
马寔派刺客入匈奴营地刺杀吾斯成功,并将他的首级送回了洛阳。
而后趁匈奴左部群龙无首,进行偷袭,斩敌一千二百余人,左匈奴由此败退。
而胡羌和乌桓在此威慑之下全都投降,汉廷立兜楼储为新的南匈奴单于,塞北获得了数年的平静。
马寔年事已高,好不容易升到五官中郎将,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全军总参谋长。
原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功成身退了,可现在形势所逼,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请缨出战了。
他与三公不同,本就是武将,深知剿匪之艰难,更甚于驱逐匈奴。
匪徒占据地利,四处游窜,往往效果甚微,两三年的时间也未必能见到成效。
总的来说,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不过他也赌皇帝不会答应,只是表个态而已。
果然,刘志赞许地点点头,“杀鸡焉用宰牛刀,马将军坐镇京师即可,也该让那些后辈们历练一番了。”
话锋一转,却撇开了派军的问题,“泰山郡太守有失察之罪,致使匪患猖獗到如此地步,我欲撤其职务,另换有剿匪经验的人补任。”
几个郡的奏折,泰山郡是最后上报的,却偏偏还是盗匪老巢,可见此地太守的确失职严重。
撤职查办,一点也没冤枉他。
“诸位可有好的人选推举?”
这泰安郡现在看起来就是个定时炸弹,谁去都是个坑,几人面面相觑,都不想推举自己的门生故吏。
免得到时候功劳没捞着,反而还落了个剿匪不利的罪名。
司空袁汤忽然道,“臣举荐李膺为泰山郡太守。”
“李膺?”
刘志觉得这名字似曾相识,但偏偏又想不起来是谁,于是问道。
“此李膺乃何人?”
袁汤微微一笑,“李膺乃颍川人,祖父李修,于安帝时任太尉,父亲李益曾任赵国国相。
当初为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曾任青州刺史,为官严明。
后为梁冀所不容,贬为渔阳郡太守,蜀郡太守等,因需侍奉母亲自请辞职。
冲帝时启用为护乌桓校尉,常常身先士卒,屡次大胜,却因公事被梁冀免罢免,如今在家乡纶氏县闭门读书。”
这一串履历可谓是十分耀眼了,刘志这才想起来,之前在旧奏疏上,看到过他的名字。
不由得有些奇怪,“之前梁冀被诛杀时,亦曾招榜天下,当年被他陷害罢免的官员,皆可重新启用。
为何无人向我举荐李膺呢?”
黄琼是太尉,当时此事由他主管,见到刘志似有不悦之意,急忙解释。
“臣也曾下榜征召过李膺,但他并未接受。”
“当时你征召他为何职?”
刘志顺口问道。
黄琼想了想才答道,“应该是议郎。”
他这么一说,刘志便明白了,当时胡广正受到梁冀的牵连,而李膺又曾受过胡广征召。
如此拐弯抹角的算起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自然不可能受到重用。
李膺自己也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并没有接受。
其实刘志本来的意思,是想把董班调到泰山郡去的,现在发觉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