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白身刘备(2/2)
表情平淡若水,心中却起伏不定。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他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似要从胸中扑出。
这渴望,当然是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对做个“贵人”的渴望。
实事求是地说,在十五岁以前,他虽然也想过出人头地,也想过以后要做个“贵人”,但当时只是为了能得到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能出入有车马坐、不管去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只是为了口腹之欲,只是单纯地为了炫耀“威风”。这种想法带着孩子气。直到十五岁他去了缑氏山从师卢植,在遇到公孙瓒等同学后,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出人头地,什么是真正的“贵人”。
卢植是马融的弟子,名重冀州,来求学於他的不仅有冀州的名族、豪门弟子,还有幽州乃至凉州的,比如公孙瓒。公孙氏世仕二千石,公孙瓒虽是庶出,但那份豪气和底蕴却不是刘备所能相比的。十五岁的刘备开了眼。又见到一些北地名族、豪门嫡出子弟的摆场,更是让刘备自惭形秽。
这些倒也罢了,公孙瓒时已任过郡吏,亲身接触、见过“权力”的魔力了,闲谈时对刘备说起些在郡府时的见闻,给刘备年少的心灵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他头一次知道了权力居然可以使成千上万人低头臣服,他头一次明确地意识到了华服美食、车马从人的背后其实都是权力。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从这以后,他不再渴望口腹之欲,不再渴望幼稚的炫耀威风,而开始渴望获得权力。
熹平六年,卢植被诏拜为庐江太守,散了私学,刘备归乡。
他不甚乐读书,在卢植门下待了一年多,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却开阔了眼界。两汉游学之风极盛,游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游的是眼界,学的是知识。没学到多少知识,可却有了眼界,在郡县市井少年们的眼里他便俨然是一个见过世面、与州郡里的大人物交往过的了不起的人了。
少年们的崇拜一方面让他飘飘然,很享受,另一方面则更加剧了他对权力、对成为一个贵人的渴求。他本就好结交豪侠,如今有了野望和对权力的渴求,越发能克己下士,慷慨大方,於是“年少争附之”,手底下渐渐地聚拢了一帮县乡少年,成为了知名郡县的一个少年大侠。关羽、张飞就是他在这期间结交到的。成为了“大侠”,有了名气,就有了势,有了势,钱自然也就来了。
涿县是涿郡的郡治所在,来往经过此地或专门来这里做买卖的商贾很多,其中有两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乃是中山的大马商,常携千金来这里贩马,大约为了买卖能够太平,就常拿钱给刘备这个地头蛇,算是保护费,买个平安。但凡人若想聚众,两者缺一不可,一则名、一则钱,刘备有了名,又有了钱,又有了关羽张飞和简雍等为班底,“由是得合徒众”,像滚雪球似的,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刘备聚人的过程与荀贞起家的过程非常相似。
只是可惜,虽然聚了人,有了钱,也有了些名,却因为无人举荐之故,一直不得出仕。刘备虽不安於现状,却也无可奈何。今年黄巾起事,为镇压黄巾,朝廷下旨:“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刘备没有“诣公车”的资格,可在听说带兵讨冀州黄巾的主将是他的老师卢植之后他却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马上召集手下,把这些年积蓄的钱财尽数拿出,买甲造兵,汇拢了数百人前来参战助阵。
他在卢植门下时不是个好学生,卢植对他印象不深,可毕竟是师生一场,见到他来帮忙非常高兴,便把他拨到了校尉邹靖的麾下,并许诺:如立战功,便荐他出仕。
到了军中,亲眼见到数万汉家兵卒对卢植伏首贴耳,卢植一令之下,万千男儿赴死,卢植一怒之威,将吏无不屏息战栗,这样的威势让刘备眼热不已。为了自家有朝一日也能有这样的权柄,他带着关羽、张飞奋不顾身地与张角兄弟部众作战,倒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却没有想到,就在这时卢植居然获罪了!卢植自身难保,给他的许诺当然也就不作数了。
他握紧剑柄,把胸膛中对权力的渴望冲动压下,又转目看向帅帐,心道:“早年有个叫李定的方士路经吾里,奇我家舍东南角篱上的桑树高大怪状,树冠如伞,遥望童童如小车盖,乃指着我家说道:‘此家当出贵人’。大凡贵人多有异於常人处,我垂手下膝,顾见自耳,且身为汉家宗室,流着高祖皇帝的血,为童子时又说过惊人之语,我族父赞我‘非常人也’,由此种种,李定所说的‘贵人’必定是我!皇甫将军、卢公能做到的,我将来一定也能做到!我今日虽不及他们,可日后肯定能超过他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