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大导演的自我拯救(3/4)
珊在拍摄整个电影时,三个月的拍摄周期,她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花依珊拍摄时间挺赶,拍摄经验又全部来自于课堂,没有实践经验,所以那三个月她拍得格外艰苦。脑细胞也不知道死了多少。
按照一般规律而言,人们在专注于一件事儿,为此付出特别多时,总不免对自己用心弄出来的东西,有种越看越欣赏的心理。
花依珊就是如此。
更何况她是真的用了心,去拍摄影片的每个镜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跟演员去抠。
说老实话,从画面的质量来讲,她这影片拍得挺不错的。
哪怕用电影学院以严格著称的老师的标准,她的拍摄技巧,也可以拿到个90分的高分。
可惜,大投资的电影,决定最终成败的并非画面的质量,而是剧情。
花依珊开始时没有完全意识到,“剧情”是她那电影一个巨大的硬伤。
她印象中自己是按照卖得好的电影去选择类似剧本的。按照道理来讲,没理由同类型影片能火,到了她这一部,就火不了啊
花依珊这是没有深入研究别人家同类型的好片。
虽然从表面粗略看起来,很相似。但里面的细节之类,看了就会导致观众天差地别的两种观影体验。
花依珊直到她拍摄的大投资电影,后期剪辑完成,完整的观影之后,她终于发现了剧情烂俗无比的硬伤了。
都已经成片了,甚至剪辑也完成了,这时候才感觉影片非常枯燥,非常无聊,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凉绊
因此这一连几天,花依珊心情陷入了无尽的低谷中。
压力空前巨大。
来自家里投资了五千万的压力是一方面。
按照电影行业的规律,电影上映时就算靠人脉争取到了比较可观的“排片量”,但随着口碑崩盘之后,排片量马上会跳水从此恶性循环,影片的票房低迷,在最初那几天就可以看出来。
从花依珊的角度,那就是家里给她投的五千万,高达九成的可能是要血本无归。
另外的压力,就是大投资电影亏损了,在海外的电影节上又没有斩获任何有份量的大奖,花依珊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在影视导演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理想仍然是她的理想,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极可能会最终迫使花依珊放弃掉自己“大导演”的梦想。
世事就是这样无奈。以前花依珊没经历过,如今算是面临着人生的一大“拐点”。
是向上还是从此沉沦
她真的慌了。
苦思自救之策。
凭她这种大小姐出身的浅薄经验阅历,能想到的唯一一个还靠谱的自救办法,就是一定要在海外的电影节上,斩获大奖。
残酷的现实,让花依珊彻底清醒过来。
看着自己已经“成片”的这电影,深感“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电影”这两项大奖,注定与之无缘。
剧本不行,就算电影的“画面”拍摄得还算满意,花依珊也必须清醒,深感“最佳导演”的大奖,离她越来越远。
至于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四项大奖项,当初花依珊为了争取影片票房大卖的美好前景,她请的都是所谓的“当红小生”,“流量明星”来担当。
从过往的电影奖评选经验来看,从来没有哪些流量小生当选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花依珊也没有自信能创造“奇迹”。
所以估计这一回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四项大奖项,都与她的电影无缘了。
海外电影节大奖,每届也只不过设十几个大奖。
花依珊逐个奖项来分析,悲哀地发现,自己能拿到电影大奖的希望,无限接近于“零”。
影片票房血亏,海外的大奖又一个都捞不到。她还能如何证明自己电影,乃至她本人的实力呢
“坐以待毙”不符合所有人的天性。
花依珊自己也不肯等死。
在电影后期剪辑开始之前,花依珊信心仍足时,她就开始广泛的征集电影的主题曲了。
当时的目的,真心是为了让影片“精益求精”,达到心目中完美境界。
如今影片剪辑成片,她清醒意识到可能要完蛋,影片的主题曲,花依珊不仅没放弃高价征求,她一颗“求好歌”的心,变得越发迫切起来了。
不难理解。
既然大概率的票房和大奖惨败,花依珊打算“背水一战”。
目标瞄准的,正是海外电影节大奖中的“最佳原创音乐”。
这个奖项就算捞到手,也挽救不了电影票房大败之后的亏损。但起码在面子上,能好看得多。
毕竟是海外电影节大奖中的权威大奖啊。
“最佳原创音乐”拿到手,对花依珊而言,象征意义更大。
不然如何向投资方及家里人交待呢
投入一亿五千万,还让你担当正导演,一点成绩都没有。不单单证明你花依珊水平有问题,也间接证明,投资你的人眼光奇差无比。
如果能捞到个国际级别的大奖项,那就是“皇帝的新衣”,那就是一件完美的遮羞布,大伙都不必背负“水平太差”的讥讽。
花依珊这些天一直在拼命寻找“经典”级别的好歌。
她甚至愿意以高出市价数倍的天价,来收购经典歌曲。
可惜,一直没能找到她也为之惊叹的“神曲”。
花依珊忙到飞起。
好闺蜜吴瑕前两天,就把梁腾专门替电影写的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