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无事生非(2/3)
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唐时为避高祖讳而改称‘七星龙泉剑’。此剑名列十大名剑之五,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你这么狡诈,怎么配用!”又是避讳的问题,搞得我出丑,早说“龙渊”我就不用问了。我恨避讳,我好不容易捣鼓出来的宋徽宗的字,刚递出去就被古董店老板扔回来,还嘲讽了一番,幸好是让属下去的,我没出面。我想不通哪露了马脚,拿去问璹叔祖,他说这字精气神差相仿佛,意境不够,也能理解,绍圣是其兄宋哲宗赵煦的年号,那时赵佶才十几岁,还没形成自己的字体呢,他通过抄写经书来练字,写了这页《论语》,是可能的,再看纸质墨色,也没问题,是陈年旧物。但是,这句,“子曰:天生德於予,恒颓其如予何?”居然直书“恒”字,宋真宗名赵恒,宋国讳“恒”!
他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金、宋和平相处,庆生吊亡,都会顺便增加讳字,两国人都要避讳。当然,我是记不住的,名字起了就是让人叫的嘛,功勋盖世、泽被千秋者,如始皇帝,自然能得后人尊重,连我都恭恭敬敬地,另外亡国之君,后世也不会有人呼名,因为他们都会被冠以贬义字,如商纣王、隋炀帝。父母不会给小孩取名“阿斗”,因为扶不起的阿斗太有名了,没人提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好?我个人可是非常非常希望,即使千年万年以后,我的名字都还能频繁出现。
当时完颜璹拍着我脑袋,笑眯眯地道:“康儿啊,我也很讨厌避讳,太麻烦,但此举的确能有效地鉴别古董,特别是你这样不学无术的小家伙。”好没劲,怎么谁都能一眼看穿我呢,我每次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皇上、襄大人、宗浩大人、匡大人、纲大人他们也都是能立时揪出我来。我气呼呼地回答:“坏叔祖,你侄孙我是皇孙唉,穷得造假,还没骗到人,传出去,丢脸的可是当今皇上。你帮我改改,叔祖好,好叔祖,指点一下啦,看你能不能点石成金。”完颜璹又好气又好笑:“你不是穷,你是把钱都打水漂了,铁船造出来了吗?”
那时我就下定决心,将来我一定要废除避讳这个陋习。看完颜炆得意的样子,小人得志。我笑嘻嘻地道:“久闻炆堂兄博治多闻,人所共钦,这剑有什么故事,还请堂兄指教。”
完颜炆翻翻白眼,本不愿理会,转而想到能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的博学,这才道:“事出《吴越春秋》。楚国伍员,字子胥,因遭奸臣陷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慌不择路,逃到了长江边。前是波涛万顷的长江水,后有刀枪在手的万千追兵,正在危急万分之时,一渔翁驾一小船将伍子胥渡过对岸。伍子胥要其留名,以图日后回报,渔翁不言其名,只自称‘渔丈人’也。伍子胥无奈只好作揖道别,但行出不远,总感不谢救命之思,非君子所为,于是又返了回来,并解下腰间的祖传三世的七星龙渊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摇头晃脑地说完,喟然长叹。
哈哈,你上当了。我大笑道:“就这事啊,我听过。伍子胥扶公子光弑君自立,得封相国,这才出名,引吴军克楚都,鞭楚怀王尸,这才家喻户晓。伍家刚完蛋时,此人并无多大声名,一个老渔夫可能知道他吗?又怎么可能自尽以释其疑?追兵肯定是高叫‘捉拿反贼’,平民百姓,听到了还不有多远躲多远,那个老渔夫,怎么能肯定伍子胥是好人而主动出来救他?不错,他可能是个隐士,其实心怀天下,耳目敏锐。如果这样,他就也明白,伍家其时虽未叛乱,可世族实力强大却会威胁王权,楚怀王因此才会先下手为强,除了几个世族,收拢权力,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啊,对伍家不公,可伍家重要还是楚国重要?伍家人多还是楚民人多?所以说,隐士是不会多管闲事救该死之人的。依我看,真相是伍子胥对着滔滔江水,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连配剑都解了,求那老渔夫送他过江,那老儿贪财,就应了,过了江,伍子胥想了想,就杀人灭口,还留下配剑,故布疑阵,让追兵误以为他和那老儿为争夺宝剑,自相残杀而死,他的尸体落入江中,他伍子胥是死了,否则怎么可能扔下随身配剑,这样他再跑路就安全了。说什么诚信高洁之剑,好笑。伍子胥后来复仇成功,就从叛徒、奸贼摇身一变成忠臣、孝子了,成王败寇,一至于斯,唉。”摇头叹息。
皇上冷哼道:“康儿,你又抬杠,总之,历史上所有美谈都是编的,所有忠臣都是自私小人,就你一个伟大,哦?”
我急道:“不是抬杠,我的推测没错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家破人亡,应该去其他国家安分度日,恨楚怀王,就想个法子确保楚王大权在握,就是法治啦,凭此扶植一楚国公子取代楚怀王。一个国君,突然失去权位,活着,比死了更痛苦,这不是更好的复仇方式吗?而且伍家也可以在楚国复兴。他怎么可以叛国投敌,引敌军攻打祖国?叛国,是唯一不可饶恕的罪行。”
皇上微露笑容,“你呀,总有的说地。”
我嘻嘻一笑,对完颜炆眨眨眼道:“炆堂兄,这种剑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