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双马入门(1/3)
盛京城,皇宫。
今日是天启朝难得一遇的大朝会,众官员早早地从家中出发按照礼制、官职有序地集中在了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不过多时,天启帝在太监的服侍下缓缓出场。
天启帝在龙椅上缓缓坐定,依旧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田大伴站在殿前捏着嗓子尖声道:
“圣皇陛临,百官见礼~”
严松从百官队列中站了出来,跪在地上唱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一起跟随跪下,齐声高呼万岁。
随着百官三呼万岁之后,司礼监太监在不远处抽响长鞭。
二十响鞭声之后,场中编钟响起一阵雅乐。
天启帝清了清嗓子,嘶哑着沉声道:
“众卿平身。”
天启帝的声音很虚弱,听得出来很昨晚操劳。
但即使如此虚弱的声音,在场百官却依旧能听得很清楚。
这便是权势的力量,即使你说话声音再小,即使你的身体再弱小,权势都能让所有人都把你的话听到心里。
“谢主隆恩!”
众官员谢恩之后各自缓缓起身,这个过程中无人敢发出一点声音,御史官员也是贼眼溜溜地盯着众官员可有不妥之处。
要是让他们发现不妥之处,当场便会弹劾该官员君前失仪,严重的甚至还会弹劾欺君之罪!
这次不同以往,天启帝率先开口道:
“这次召开大朝会,最主要是和众卿家议一议关于三省旱灾之事。”
“先由严阁老给大家说说情况吧。”
严松闻言先是颤颤巍巍地行了一礼,随后在严樊的搀扶下走到太和殿的台阶下,缓声道:
“山西、陕西、甘肃,这三省从去年春播之后,便就滴雨未下,而北方小麦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去年一年,三省全境颗粒无收。”
严松话音刚落,众官员纷纷小声议论,其实三省旱灾之事早在去年就已经有断断续续的消息传来了。
可能在东林党、闽粤党、楚党那里三省的消息不如北官派那么灵通,但却也绝对不是绝密。
甚至他们还做了许多暗中的手笔来利用北方的旱灾。
司礼监太监一甩长鞭,尖声道:
“肃静!”
百官纷纷停下了议论声,各自袖手静立。
严松继续说道:
“虽然北方灾情严重,但各地常平仓经营多年,还是能勉强应付如今局面的,内阁在年初的时候便下了折子给三省巡抚,严令他们各自安抚好灾民,户部也是下了开仓的指令。”
“此时三省的局面基本处于稳定,而且三省巡抚也征发了大量民夫兴修黄河水利,灌溉黄河两岸农田。”
“这样既能赈济灾民,又能开荒垦田,相信只需要熬过今年,再给三省酌情减税,那么渡过此次灾情也不是难事。”
严松话音一落,站在工部队列中的汪义真心头一动,谁都知道三省的灾情绝对不可能如严松说的这般轻松。
且不说严松是否有谎报灾情的程度,便是严松所说的常平仓足以支撑灾民渡过灾年这一说法便是没人会信。
按照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常平仓中一般都存有当地一年的口粮。
但是以如今大齐的吏治来看,各地常平仓中能有半年口粮,都算是当地贪官有良心了。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一年已经过去一半,按理说各地的常平仓应该已经空了才对。
也正是有这份依据,东林党才敢发起扩修运河的提议。
但是没想到严松今日居然行了一招狸猫换太子,扩修运河的以工代赈之策,硬生生被他换成了兴修黄河水利。
汪义真见严松说完了,立马出列反驳道:
“启奏陛下,关于阁老所言兴修黄河水利一事,微臣并不赞同!”
“微臣恭领工部尚书一职,甚是清楚工部一年在黄河水利上投入多少,说一句无底洞也不为过。”
“如今北方干旱,黄河两岸无需担忧涝灾,此时兴修水利却是徒增浪费!”
严松作为大佬,自然不可能亲自应对汪义真。
当即在严樊的一个眼神下,户部尚书出列反驳道:
“汪大人此言差矣!常言道未雨绸缪,防范未然!汪大人可不能因为没下雨便就不绸缪这水利之事,这可是关乎两岸千万百姓的大事啊!”
户部尚书话音刚落,严樊又对着御史队列的官员使了一个眼色。
只见御史大夫站出队列对着天启帝躬身道:
“微臣弹劾工部尚书尸位素餐,高列工部尚书一职,不思修建国家工事,消极怠政!”
“微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大批严党官员此时都躬身向天启帝附议。
汪义真见此直接将自己的乌纱帽摘下,毫不在意地回道:
“启禀陛下!微臣恭领尚书一职数年来,时刻不敢忘记微臣的本分!关于兴修黄河水利一事,臣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
“若此时大肆修建沟渠引来黄河之水,等到水丰之年,便又是一场天灾**!”
汪义真话罢,便就直直地跪在了地上。
与此同时,一直保持沉默的一个红袍官员走出队列,对着天启帝躬身行了一礼:
“启奏陛下,微臣觉得汪大人所言甚是,吾等身为朝臣,料理国家大事须得三思后行!断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日旱灾来了,便扩修水道,明日涝灾来了,再兴修大坝,此实乃短视所为!”
楚党大佬,礼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