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秋声(1/3)
周元给了他一个白眼,径直上楼去了客房。
这客房,正对着秋声观,从二楼客房中,能清楚看见秋声观的前院。
这里人声鼎沸,热闹繁华,倒是有点像周元从典籍中看到的宋代的大相国寺、清代雍和宫这种佛寺,一点也不像个道观。
至少穿越以来,周元所见的道观基本上都是以清净为旨,鲜少有这么热闹繁华的,看来这皇家道观,注重的是皇家,而不是道观。
很快,夜幕降临,这道观附近更加繁华,各种夜市、杂耍、戏院、茶楼,纷纷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流光溢彩。
周元见如此,也动了兴趣,下楼去逛了起来。
首先进的是茶馆,说是茶馆,其实更多的是来看节目的,说书的,说相声的,唱戏的,表演杂耍的,应有尽有。
当然,不喜欢这种嘈杂的,二楼还有独立的小厅,可以尽情的听戏、赏曲,乃至商量一些私密事情。
那些在天桥下,街道中出摊的,都只能算是末流之辈,当然,这些行当,最厉害的,也不过去给大户人家唱堂戏,也不过下九流。
虽然大明没有贱籍,不允许奴婢,但是,这八百年下来,许多东西都名存实亡,没有名分,但是实质上的人身依附处处存在。
而京城百姓,大抵兜里都有几个钱,这晚上出门消遣的不乏少数,更何况,还有天下的财富、精英汇聚与此,将这座大城,在黑夜之中,衬托的如明珠一般。
周元流连在这繁华之中,逛遍了周围,直到申时将近,这里才渐渐散去,归于沉寂之中。
等周元回到客栈,正是申时正。
忽然,从秋声观中传来了钟声。
这钟声,初听之下,和一般的钟声无异,宏大清越。可是,如果神魂敏感的人听来,就能从其中听出秋声之韵,如秋风、如秋霜、如秋日、如秋月,听之心旷神怡。
他心里赞叹,这秋声观,如此看来,确实如其名,其钟声,道尽秋声,无愧于秋声观的名字。
但是当周元张开神魂,仔细聆听这钟声时,其内蕴的意涵,却从秋声中不断积累,继而一变,从美好的秋声,陡然换为了淅沥的秋雨、奔腾的秋风,乃至金铁之声,杀伐之意。
他知道不好,就要抽出,哪知道,这声音已经深入他的神魂,就连耳窍之中,也缠入了一缕缕的声波,所谓余音绕梁,牵扯着他的耳窍,让他想封闭都做不到。
他竭力与这钟声对抗着,可是这钟声一**袭来,如海涛,一道道波涛不断累积,最后形成了滔天大浪,往周元神魂撞过来。
他没想到,刚进城,就吃了一个闷亏,这城中天天响起的钟声,竟然是一件异宝,其所发之声,合乎秋意,应于秋声,挟天地之威,沛然莫之能与。
他暗自计算,他至多还能抵挡三波这声音,然后,这钟声就会震碎他的神魂,湮灭他的魂魄,明天,这客栈就会多出一具尸体。
他想到了欧阳修的《秋声赋》,其中说,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恐怕到了最后,这钟声会演变为天地枯萎之象,肃杀之声,那时,别说自己,恐怕就连元神真君,恐怕都很难抗衡这天地之音。
无奈之下,他只得干脆放开心神,将神思寄托于钟声之中,意图死中求活。这钟声既然演绎的是天地之音,那么,顺天而行,总有一线生机的吧。
放开心神,一开始,钟声的轰击只震的他神思不属,魂魄迷蒙,差点就要再度抗拒这声音了。
好在,他紫府中的神魂克制了这种冲动,继续放任这钟声,直到某一刻,他口鼻流血,魂魄离体,就要身亡。
这时,他反而放下了之前的种种担忧害怕,反而念起了秋声赋最后几句:“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秋之为声,不过是自然万物之音,或许应季而变,乃至于有了肃杀之形,不过,与大道而言,这不过是四季轮回中必要的一环,万物枯荣的道理而已,是人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他又想到,自己的幻术中的声幻一道,看似是自己发出的,但以往只有其形,依赖的是灵植的精气,法术的奇妙,并没有蕴含多少自己对声音的理解。
而这钟声,虽然看似演绎的是天地之音,可是,蕴含在其中最核心的,却是修士对音之道的理解,而凭借这种理解,才能将所有修士拖入这其中。
他相信,如果一般凡人,听到这钟声,绝不会有自己现在的遭遇,他们只觉得这声音好听,听了之后神清气爽而已。
只有修士,才能借由这种与钟声的交感,感到这种催人心脾,甚至湮灭神魂的意境。
甚至,只要在之前有准备,在钟声响起之前,封闭五感,沉入定境,这钟声也不怎么会影响到修士,反而是他这种不懂行的倒霉蛋,才有这待遇。
他这样想着的时候,心灵愈发放松,直至某一个临界点,他忽然觉得,自己融入了这钟声之中,随着钟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