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2/2)
有蝗灾了。”秦钺突然笑了一下,阴森森说到:“一只蝗虫飞起来了,你说跟在它后面的什么呢?”
是更多蝗虫……云梓辰突然觉得毛骨悚然起来。
“所以话说回来,你说的蝗虫和饥民很像,其实确实是这样的。”
“秦兄,我马上要出远门了,到一个我没去过的地方,而且那里不仅有蝗虫而且也可能有饥民,所以现在不要吓我。”
“我不是吓你,只是给你提个醒。说起来,我见过蝗虫吃人。”
“……别以为在你家我就不敢打你。”
此去的行程并不顺利,这一路上听了各种官员的说法,云梓辰发现同样是吃干粮长大的,居然有人会愚昧至此!
在以往蝗灾最为肆虐的地区,那里人居然是不吃蝗虫的,因为“蝗”同“皇”“黄”二字,百姓们认为蝗灾是黄天降罪下来的,说明这里有人做了坏事;而吃了蝗虫就是吃皇上,是对老天大不敬的罪过;闹得厉害的时候,路上爬的全是蝗虫,行人走路都会躲着走,不小心踩到的会被周围的人侧目而视。活该那里受灾!
云梓辰蹲在地上叹气,跟荥阳的县令说到:“就不能说他们吃的那东西叫蚂蚱吗?”
信使的头领在边上劝他:“崇爵,你别着急,这些事情都是没办法的,咱得想想法子。”信使的头领姓高名修,是个干练利落的青年人,其实像是这些远道送信的信差们都是从军队里的伍长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因此全是武人,云梓辰和这些信差们聊得很开,彼此都用字来相称。
“怎么想法子?那玩意儿在这里杀不得、吃不得、药不得的,刚我还听到有人管这叫‘蝗神’,简直是要命!”
高修也在犹豫着。按理说他们的任务只有送信,朝廷的话送到了就行;况且要说服一县的人需要太久的时间,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等着他们去,现在已经四月了,而接下来就是最要紧的五月农忙时节。倒是有些是不直接捕杀成虫的法子,但是已经晚了,他们走过麦地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东西在蹦跶了。
但若是真的什么都不管,他们做不到。从各地大仓交上来的折子看,把去年的收成减去中央和各地的军粮、官粮,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撒兵回去归田也是万万来不及的。这灾若真的起来,夏粮和秋粮都会绝产,国家也没有粮食给他们,这里的人会吃不上饭。而吃不上饭不单单只有饿死这么简单,在含章殿里听了半个月的朝议,云梓辰知道了各种因饥饿而起的灾难。
要管,出于人的良知,出于臣子的道德,出于军人的责任。
然后在第二天,派去荥阳县内各下辖乡的小队也回来了,云梓辰一行人被县里的百姓赶出了城北门。
县令把他们向北送到了黄河边上:“众位将军,本县对不住了,实在是草臣教民无方。送你们到这里,过了河就是焦作,那边跟这里也差不多,本县劝将军们一句:尽力而为。”
“到时你要怎么办?”云梓辰看过荥阳县的账簿,这边守着黄河岸边,还能够保证糊口的收成,但也很难撑到下一次麦熟。因为,黄河到了这里,已经接近断流了。断流的原因来自国都所在的秦地,上游的人趁去年冬天封冻的时候将黄河挖开,浩荡的黄河水流入渭水,接着引入黑水、涝水、赤水、灞水、潼水……去撑出“八水绕长安”的门面来,去保证这个国都奢华的供给。当时挖河的时候,统治者们很显然没有想到,一年多后的中原旱灾时,此举给下游带来的灭顶之灾,而现在早已无法补救。
“这边民风如此,本县老家虽是南人,但来这里已经十载春秋,职务内能干的都干了,可惜子民们这样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不可摇撼。若是真的起了灾,说实话,本县只能尽力而为了。”县令最后笑着拱了拱手,转身坐上蓝布轿子走了。
云梓辰不知这笑里有多少虚实难辨的“尽力”,在几个月后的同一个地方再次渡河。那时,他看到了已经完全干涸的河水,种在河床上枯萎了的菜蔬,低洼处的泥坑旁边有迢迢赶来寻找水源的耕农和骡马。
他看到头上黄绿的飞蝗遮天蔽日,他看到那个两鬓见白的县令亲自领着衙役去田间扑杀蝗虫,他看到人们堆放在田塍上献祭的麦穗,他看到黄河边无数的人跪在岸上祈祷求蝗神的饶恕,还有孩子冲手里拿着大网的县令丢掷干裂而起的土块……
一年后云梓辰又回到这里,之前一切的人间万象全都没有了,只剩一座寂静的死城,城中街上倒伏的饿殍与疫人;县衙里同样寂静,病死的县令被扔在床上无人收殓,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死者。
不知这一切是苍天无眼,还是罪有应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