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继位女帝(4/6)
文武百官低着头,朱门大开,微白的光投射进来,大殿上龙椅金光灿灿而华贵。却有一个人影走过,挡住了那光线,又带来另外一道慑人光芒。
有人忍不住抬头,立即呼吸一滞,被那背着光芒而来的女子容光所慑,久久不能回神。
凤君华双手锤叠放在腹部,身后宫人托着长长的裙摆,低头慢慢行走。
白玉石阶,其上便是金色龙椅,代表权势的所在。
她停下脚步,低头看着那把龙椅,目光久久凝定。随即一挥袖,转身,淡定坐下。
文武百官立即跪地叩首,“臣等参见长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凤君华眼角斜挑,浓重画眉斜过一缕不经意的幽深,散落在朱红色唇角,越发高贵而庄严。
她并没有正襟危坐,面色依旧带着三分慵懒五分漠然以及两分不易察觉的威严。
“众卿平身。”
“谢公主。”
朝臣依次起身,微微抬头,见那上座女子一身华光潋滟,容色天成,皆目露惊艳。这世上再无人能将三大珍匹穿出这样的神光华艳,在无人能以女子之身那般随意而高华的坐在龙椅之上,指点江山。
“宣读陛下诏令。”
偌大宫殿,百官林立,寂静无声。她一声出不觉突兀,反而于慵懒中添几分平逸之色。让人于庄严中放松,于平静中正色,伏地叩拜。
大内总管朱瑜祥将手中拂尘一扫,高声道:“有请陛下圣谕。”
百官屏息凝神,听得门外有单调而缓慢的脚步声响起,似有些虚浮。一听就知道来人恐身体不适,而且脚步轻盈,显然是女子。
虽然忍不住好奇,但圣旨在前,却无人敢抬头。
凤君华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看过去,手指不禁悄然握紧,冠冕玉珠遮没了她的眉眼,无人看见她眼底一闪而过的疼痛担忧。
崔宛芳今日褪去了常服,换上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长尾鸾袍,眉眼如画红唇如樱,额鬓微扫耳垂如珠玉,头上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华光璀璨,鬓角油光漫漫,侧脸线条柔软如云。
她怀中抱着一团襁褓,襁褓中婴儿玉雪可爱,粉雕玉琢。
她昨晚产后大出血,魑离费了好大功夫才保住了她的命。别看她现在容光焕发,唯有凤君华知晓,那不过是胭脂遮掩,如今的她如垂暮之人,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
凤君华手指紧握,尖锐的护甲划过手背,微微的疼痛让她清醒过来。
不能下去,不能…
崔宛芳笑着,一步步踏上阶梯,与凤君华对视,目光里笑意微微。恍如那年深秋,阁楼深处,轻纱背后,遥遥伫立的少女,背影婉约而美好。仿佛一个遥远而触不可及的梦,一碰就碎。
凤君华垂下眼睫,人一生历经无数,可逃荆棘坎坷,终究避不过命运森凉。
是否从初见开始,就已经注定崔宛芳的结局?
像开在夜色里的荼蘼花,静静绽放,悄然凋谢,无人问津。却带着独属于她的美丽和芳华,一寸寸浸没飘散在夜色里,让人闻之难忘。
崔宛芳微微俯身,将怀中孩子递给她。
“帮我照顾长安。”
凤君华手指微动,抬头对上她微笑的眸子,像天际飘过的蒲公英,一寸寸弥漫在风中,丝丝如缕,紧扣心弦,
她抬手,将那孩子稳稳的接住,置于自己怀中。
崔宛芳嘴角扬起款款笑意,然后她转身,仿佛宿命的轮回,也仿佛是一个结局的预示。
她便这样转身,此生,再未看自己的孩子一眼。
明黄卷轴从袖中抽出,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先帝诏曰,登大宝,幸得臣民拥护,佑我西秦河山,乃朕之荣,西秦之幸,是为承平。然则,朕继位三年,于国于民未曾有建树,内政龌龊,战争连连。唯一所幸,乃后宫安乐,未有龃龉。而功过不相抵,追溯先祖,开疆扩土,铲外除内,仁爱百姓,是为英明圣主。朕,愧之。”
崔宛芳一字一字念的十分清晰,脑海中亦涌现那夜月光融融,灯火摇曳,红袖添香,垂首磨墨。而桌案后,美如冠玉的温柔男子垂眸潋滟,玉指执笔,泼墨宣纸铺开,一字字刻骨而入木三分,似将他一生所有情感赋予帛书之中。
“兹国乱,天下未平,中宫远赴而创之。朕心忧之,彻夜难眠,终难忘,私而远之。奈何顾此失彼,国之不平,乃朕之过。”念到这里,崔宛芳停了停,垂眸看向下方伏地叩拜的文武大臣。想着如果没有昨晚飞龙铁骑镇压,摄政长公主如何能顺利册封?若没有那人事先算计好一切,收归兵权,这些人今日如何能如此顺从的听她宣读完圣旨?只怕早在昨晚就揭竿而起了吧。
沐轻寒,这个身在黑暗宫闱里却最为明朗温柔的男子。他一生光明磊落,唯一的算计却留给了那个他此生爱而不得的女子。即便离开,他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此生所有全都赋予。
这样的男子…
这样的男子,如何能让人不为之心动折腰?
唇边笑意微启,却任苦涩化为利剑一寸寸割裂心脏,血液缓缓流淌而过。
“幸苍天眷顾,赐我朝贵人,吾之妹…”
是‘吾’,不是‘朕’。
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大相径庭。
凤君华手指微颤,崔宛芳唇边笑意更柔。
“东越太子妃,先战邺城,后守龙城,破敌军,天下臣民皆扬之。后我西秦善之城之灾,吾妹亲赴,还以太平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