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3/3)
这股势力盘踞多年之处,宫内宫外信报系统十分的完善缜密。这也是为何世家两次都没有选择在宫中对皇帝下手的缘故。很快,这件小事就传入楚旭耳中。他闻言挥了挥手,不甚在意地说道:“刘顺和,派人去接阿昭,别叫他被外头那群老东西惊吓。”
安靖帝这日正被一群大臣闹得头疼,无数寒门大臣抬棺上殿打算死谏。这一切的起因源自本次科举考试之前,楚旭发出的一条律令。
由于大楚一直是恩荫制与科举制度并行,造成了两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士族门阀和清流文官。让这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原本是大楚开国皇帝定下的国策。
如果事情顺利的话,做皇帝的确还算是一项比较轻松的工作。皇帝的职能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里一个能够主导比赛结果的裁判,这裁判看到哪一方力量弱了,就跑过去帮忙拉一把。
但是到了安靖帝的父亲庆正帝时,事情发生了变化,朝廷的政治形势也不同以往,这一看似稳定的格局就顺理成章地被颠覆了。寒门清流和士族高门之间,又插入了一股新兴外戚的力量。他们其实才是先帝的改革中,获益最大的人。
安靖帝本来也是最信任他们的。然而,经历李家的事情后,楚旭的心里和生理经历了双重的巨变,他终于意识到,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所以他才会借着剿匪的机会,把舅舅支开。
然而,安靖帝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经历,都注定他的政治能力不可能高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偏执而幼稚的。
朝臣和皇帝的关系,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一种争斗的状态。臣子总想让皇帝变成他们心目中的明君。但是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若是无法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点,结果必然是一场悲剧。
自从上次阉了个小官,成功震慑住爱找麻烦的朝臣,安靖帝便自觉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来对付可恶的大臣们——他发了一条律令,说是因为自己爱才若渴,希望能和俊杰之士朝夕相处,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一律先阉掉。以后也形成定律,考上进士的要先阉割,再委任官职。
这条律令一发,朝议沸腾,认为皇上这条律令是在动摇先帝爷定下的科举取士之策。寒门子弟唯一的出头之道就是科举考试,这下必须在做官和留根中选一个,大家自然不干了。
皇帝这一次却没有被他们吓住,他慢悠悠说道:“大家都别急,没考过进士但为朕器重的官员,也可以得到这种殊荣。”
大臣们被激怒了,纷纷表示:微臣不是被吓大的。要死谏,必须死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