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第286章 配音的巅峰(1/2)
何铁军一招手,控制台的员工这才点下来播放键,众人只看到墙壁的液晶屏幕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开始播放了。
只是第一个画面,水墨画风格的镜头映入眼帘的瞬间,李厂长,徐元培,周怀安,乃至何铁军与美术厂的众人瞳孔都微微放大着,每个人都被这赏心悦目的片头给惊艳到了。
可不仅仅如此……马上音乐缓缓切入,当快速美妙的弦乐与高低跳跃的木管乐器,灵动营造出万物亟待复苏的勃勃生机时,众人都感觉带瞬间就被拉入一种古朴典雅的世界之中。
李厂长整个人都看痴了……
在弦乐和电子音色的衬托下,之前零星跳跃的乐音片段演变成为连贯流畅的乐句旋律,就像回暖的大地逐渐释放出的生命之能一样,托住万物的生发和生长。
画面中流转水墨,宛若灵气四溢,勾勒出一丝丝清雅直沁人心扉之中,双簧管甜美的音色如同一股清凉之风将时间带到了夏季,低音部持续跃动的弦乐继续进行着欣欣向荣的接力,仿佛也为田间的辛苦劳作送去抚慰。
而画面中劳动者的笑容和对收获的淳朴期盼与音乐又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何铁军与美术厂的众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头,每个人都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们脑子想象过千万遍这部纪录片的片头是怎样的,但是都不如眼前看到的这般令人惊喜。
紧接着,收获的季节到了,音乐的形象变得热闹、奔放和喜悦,木管乐器悉数登场演绎短小的乐句,每种乐器的闪现犹如不断叠加的各种收获场景,打击乐器以铃鼓和低音鼓组合出不同的节奏变化,忙碌而充实的秋天劳作逐渐升温,最后在高潮中逐渐进入尾声……
突然!
一个充满磁性,从容而宁静的声音出现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个声音完全像是嵌入画面中的一样,明明是声波,却宛如形成具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特别是念道:高原,湖泊,海岸线~”三个名字的三个画面切换,声音中微妙的变化竟然完全展现了地貌些许不同。
所有人听着都汗毛都竖起来了,而徐元培,周怀安以及所有《变形金刚》的配音演员更是直接满脸震惊地直接站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
这个声音是顾小凡发出来的~!?
三个场景,三种配乐交互,配合三次声音的变景……我的老天哪。
他们没有听错吧……?
很多外行人听这一句恐怕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配音旁白把台词念出来罢了。
但是配音演员们却是知道就单单这一句就有多么出色。
这不仅仅是字正腔圆好听罢了。
配音要将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对配音者的要求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范、字正腔圆,而要通过解说再现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
特别是在画面内容为景物时,配音演员要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让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与景,创造情景美的效果,进而增强艺术表达的感染力。
比如在讲述“高原”的过程时,配合着雪景用背景中紧凑而低沉的呼啸的风声,配音演员的声音要空灵萧瑟。
而在讲述“湖泊”时,跟随着幽静配乐与鸟鸣,又要用悠长缓慢的语速,塑造了一种静甯沉稳的感觉,仿佛已经被幽深的森林陶醉。
说“海岸线”时海浪在礁石上,旁白必须简洁而激昂,在音乐的烘托下潜藏着危险的预示,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的联想。
这三个景物都必须以三种不同的内心情绪来描述,以达到与画面配乐合一,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分开描述三个景物,其实已经很不简单了。
可当三个景物画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换,对配音演员来说无疑就是难如登天了。
既要保持自己语调不起伏,节奏不失准,又要让表现景物的变换,做到神韵百变而声却如一,这种境界是配音中最顶尖的技巧。
而业内公认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有被誉为“天韵之声”的赵忠祥。
而现在他们又听到了一个!
这怎么可能?难道是他们被精美的画面与配乐带入进去了,产生了听觉上的催眠?
不对啊……顾小凡明显嗓音的基本功并不完美,声线不太稳啊……
就当众人惊叹与自我怀疑中,在镜头转换到另外森林中,顾小凡却接着他配音的完美演出,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在场所有的配音演员,都不禁听着心驰神往……
顾小凡不仅仅展现了他声音与画面“入景”的能力,也做了旁白的那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感”。
他的语气也亲切自然,时而平和、时而低沉,让听众感到很强的交流感,他的声音温柔地与画面共同谱写的第一视角,使观众仿佛自己亲手推开了历史的闸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