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华夏之剑》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华夏之剑 () >> 第140章 暗流涌动(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32377/

第140章 暗流涌动(3)(3/3)

手里还拿着一支玉笛。太叔萱腰上那两把刀鞘经过和欧阳铎精心打扮,又是上色,又是雕花装饰,让冷冰冰的武器,显得极具美感。

一行人在泉州倒也没引起什么关注,在这个年代,随身带着刀剑侍卫出行的豪门富户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在商贾云集的泉州,经常能看到一队队的全副武装的商队进出城门。之所以叫水门,就是因为穿城而过的晋江从此流出汇入大海。有一条人工修筑的大路沿着河岸通向码头。整个泉州和欧阳轩所知道后世泉州有着极大的不同,无论是城中心位置和格局截然不同。桥梁也较后世的皆是,桥梁较多,但高度足已通过数十米高的的巨轮。

欧阳轩一行人沿着岸边的道路缓步走向城门,欣赏着这个时代繁忙的水路通道。岸上、桥上、船上相互招呼,让城市更显得生机盎然。一路行来,除了龙朔人呢,还有罗马人、汉地商队、欧洲人和西亚的安息人,欧阳轩甚至听到了近百五十年来从未听到过的英语。虽然与后是英语还有些差距,但熟悉的单词,让欧阳轩感到很亲切。这些人不远万里来此,为的就是龙朔的丝绸、玻璃和陶瓷。也有来留学的,都被欧阳轩拒之门外。不是欧阳轩小气或者藏私,是因为这个蛮荒的时代,如果高度发达的科技被用于蛮族或者当权者,那才是最可怕的。欧阳轩始终铭记杜力巴人长老的那句话:人的文化如果跟不上科技,那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有可能是自取灭亡,还有可能是被别人灭亡,亦或是灭亡别人。就像现在经过百五十年的发展,龙朔已经分不出民族差异,通用华文华语。相互之间的通婚,明显的民族特征已消亡殆尽。除了塞人种族的乌孙、和月氏还保留着传统外,其他黄色人种除鲜卑人和室韦人外已不分民族,统称华族。这就是文化消亡,也是欧阳轩这百年来一直在极尽全力所做之事。

文化高度发展,让社会出现了很多思潮,甚至出现了后世晚期才出现的公民这个概念,而提出这个概念的就是现今墨门钜子伍昭,字鸿良。也出现了曲调优美的民间乐曲,歌词清新的流行音乐。随着模仿欧阳轩之人越来越多,社会上各种乐器也应运而生,七言诗、五言诗词杰作更是层出不穷。没用欧阳轩的引导,社会上自发的出现了报纸、杂志等承载传播文化的载体。欧阳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自己掌握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向社会公开,经过民间高人的改进,再加上欧阳轩种树可换耕地的措施,现今纸张早已不再用树木,而是改用一种在美洲引进改良的芦苇和在靠近北极之地发现的一种生长极快的灌木,经过驯化和改良用于造纸,为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欧阳轩当年制定的律条极其严格,轻者死刑,重者灭族。这让造纸作坊和家族不停地改进制作方法,甚至欧阳轩曾看到过一家作坊的掌柜居然饮用造纸产生的废水。后经了解方知,他们居然采用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柱状层析法处理废水。欧阳轩自此对民间智慧也极其重视,广征民智,许以最高的奖励。直到欧阳轩第二次退位之前,欧阳轩收到一个农民改良生产的陶瓷器具时,欧阳轩差点哭了,这就是透明陶瓷。欧阳轩直接二话不说,从自己的腰包中赏了他黄金万两。其生产工艺说简单也很简单,说难也很难,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容易。在中国的南宋末期曾制作过透明陶瓷,只是量很少即被蒙古大军淹没,匠人无一得活。

一路上的风光看得欧阳轩是兴奋异常,快到城门之时,欧阳轩注意到有一群人围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欧洲人,在指指点点,似乎有事。


状态提示: 第140章 暗流涌动(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