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兴五帝(1/2)
大周历千年周兴帝登基,改年号中兴,于登基之时立下大周中兴之志,欲复周之繁华,事不成则子嗣不兴,年号不改。
周兴帝十六岁登基,在位十年励精图
治,平定南方蛮族,前后处决三千余腐官,大周王朝人口多出二成,即便如此距离大周当年鼎盛之时却还是无法相提并论,人口不足一半,土地不及七成,更不用上当年大周称臣之域远超如今的大周国土。
然十年之功始终有限,更可悲的是兴帝除登基前一子外再无子嗣,登基为周邺帝,继承先帝遗志,进一步发展了大周各方实力,然其英年早逝仅在位八年莫名而崩,留下四岁幼子登基为周俅帝。
自兴帝起一连五帝皆未活过而立之年,但每一帝皆是明君,在位期间皆是日夜劳为国为民,经五帝前后六十八年之力终复大周辉煌,户一千八百万,口九千七百三十六万,府库充盈,寻常百姓家亦有二年存粮,官府库藏更是数不胜数。
中兴六十八年,继兴帝,邺帝,俅帝,靖帝后第五帝周稳帝在卧榻之上等待着自己的末日,看着床边数人稳帝没有临死的悲哀,只有一种满足,在他的手上,衰败的大周帝国终究还是恢复到了巅峰。
“信儿,别哭了,是人就有走的一天,中兴五帝最寿者也不过二十六,朕今年已经二十四了,对常人或许短了一些,但在帝王之中已是长寿,朕唯一担忧的便是当年先祖兴帝之誓言。”稳帝在病榻之上用他那一双已经衰弱到极限的手掌擦掉了当今太子杨信的眼泪。
在杨信的身后是当今朝廷的支柱,最长者今年已有六十八岁,恰好是中兴元年生,事大周四帝,而最年轻的一人刚过而立之年,乃是军中威信之人,这四人也是稳帝留给杨信的托孤之臣。
“陛下切请安心,大周鼎盛之时也只比如今多了一些属国番邦,若论本国之力实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兴帝之誓已然实现,不必再担心当年之誓。”老臣于晋上前说道,当年稳帝登基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二十载未升迁的他本以为这一辈子就要死在县令的位置上了,却不想稳帝的一次偶然巡游发现了他这块金子,自从一路高升,如今已高居宰相之位,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给他的,而此刻这个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就要逝去了,他除了安慰的话再也找不出其他话语能够表达此刻心中的难受。
“臣适才已经问过太医,只要皇上好生休养至多半载便可复原,太子虽年幼,但天资聪慧,还有满朝文武,皇上不必担忧,只管好生休养他年再带着我们这一帮老臣再战沙场。”大将军宇文跋也是被稳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大将。
另外两位大臣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稳帝阻拦,“你们不必再说了,大周国力至朕之手已然恢复,但当年兴帝之时还有一说你们心中应该也知道,若是不灵,兴帝当年又怎么忽然落水”
稳帝嘴中的之事确实困扰了大周数十年,中兴五帝每一个都是少见的明君,但是每一个都死的突然,兴帝是在巡游南江水寨时突然落水的,深谙水性的他却在水中手脚抽筋而亡,甚至来不及等到其他人下水救他。
邺帝则是在校场骑马时发生了变故,性情温和的骏马却是突然发狂将邺帝掀翻,一头着地当场毙命,而那骏马在邺帝死后还将他的头骨踩的稀烂,之后的俅帝死于用膳之时,不知何故被食物堵塞窒息而死,而靖帝更是离奇,在御花园中练武的他却被平整的地面拌了一跤将利刃插入自己的心头。
而如今躺在病榻上的稳帝算是最平和的了,却也透露着诡异,三天前早朝后突感风寒,而现在却是气息奄奄,时刻都有可能毙命,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兴帝登基时大祭司的预言。
当年兴帝欲立誓之时大祭司就在天坛之上求过一卦,卦象预示大周当兴,但有六帝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如今五帝已过尽皆应验,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担心。
“陛下勿忧,当年大祭司不是还有一言么,但凡大周兴盛则事有转机,说不定这只是一难,只要皇上君臣一心,必定可过此劫。”
“是啊父皇,大周如此强盛,已经应了当年之言,父皇切勿担忧,安心养病即可,朝中之事儿臣自会于众大臣商议决断。”杨信已经从悲伤中缓过劲来,恢复了他的理智,虽然他只有十岁,但是心智异于常人,朝中大事皆可决断,稳帝健康之时就已经将不少事交给他去做,每每让人满意。
“有件事我一直没说,一年前我已经找到了大祭司的传人,并且秘密的在天坛上求了一卦,卦象显示我寿只到明日清晨,我也相信此卦无误,卦象还说太子登基之后一派繁荣,但其弱冠前后数年需远走他乡避祸,只是在那之后便再无法预测。”稳帝说出了他心中最大的秘密。
“太子,你登基之后需勤勉,待你过了十八岁便远离大周国土,三年后再回来,此言切记,不可忘,你们四个也要牢记于心,若太子到时不肯离开,你们就将他强行带走,有朕之遗命,没人能动你们分毫。”稳帝一边说旁边一人便已在黄锦上记下。
“陛下。”四人齐齐磕头,这一道遗命让他们十分为难今日太子是太子他们拿着皇上遗命可以强行带走太子,但是等到他们要做的时候太子早已登基为帝,强行掳走便是大逆不道。
“怎么,朕还没死你们就准备抗命了?”稳帝一生求稳缓图,但是他为帝十八载,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