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有一百个问题4(1/4)
冬季来临,长安的天气阴冷潮湿,整座城市都被包裹在一层蒙蒙的雨雾中,那雨雾飘在身上,令人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寒冷。t/
玄奘头戴斗笠,冒着细雨来到庄严寺,却见孝达带着几分神秘的语气对他说:“法师知道吗?长安城里来了位梵僧。”
玄奘笑道:“当然是凡僧,这娑婆世界又有几位证果的圣僧呢?”
“不是凡圣的凡!”孝达急道,“这位僧人是从佛国来的,所以叫梵僧!”
玄奘一怔:“你是说天竺?”
“是啊!”孝达比划着说道,“有一个好长好长的名字,叫什么波颇蜜多罗……还是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嘿,反正记不清了!大家都叫他波颇大师。我见过他了,脸黑黑的,人长得又高又瘦,像竹竿子一样!络缌胡,眼珠子淡淡的,一看就不是中原人,至于是不是来自天竺嘛……”
他抓了抓脑袋,实话实说道:“这个,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反正他们都这么说的,说他从东边来,走了很远的路……”
“东边?可佛国明明是在西边啊。”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不过他好像说,他走的是海路。”
“这就难怪了,”玄奘点了点头,“当年法显大师西去求法,就是从海路归国的。”
他的思绪渐渐飞散出去,想到了东汉时期白马驮经的故事,想到了西去的法显大师,想到了东来的鸠摩罗什大师,甚至,想到了四川的老胡僧伊伐罗,以及那位留经于九老洞的不知名的修行者……
难道,自己竟真的有幸得遇圣贤?
许久,他才将这纷飞的思绪拉回,问孝达:“不知那位大师在何处驻锡?”
“原本就在这庄严寺里,”孝达道,“不过大师喜欢清净,寺里特别为他安排了一处精舍,让他在那里译经。”
“译经?”玄奘心中一喜,“你是说,这位大师还带了经书来?”
“可不是?朝廷还派了两位大人监阅呢。”
玄奘起身行礼道:“孝达师兄,烦你领玄奘去这位大师处拜望一下好吗?”
他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些年来,自己四处参访游学,可是,学得越多,疑问也就越多,这些疑问一天天不断困扰着他,令他难以安心。这位波颇大师如若真的来自遥远的佛国,那么,所有的疑问便都有望得到解决了。
波颇确实是从海路来中国的,踏上大唐的土地时,正值盛夏,因而并未觉得有什么不适之处。然而半年后,当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都城长安,却刚好赶上入冬的第一场寒流,连续几天的坏天气,让从未经历过严寒的天竺僧人很是狼狈。
玄奘在孝达的陪伴下进入精舍,有生以来,他第一次见到来自佛国的高僧——又黑又瘦,裹着一条厚厚的毛毡,赤足盘坐在蒲团上,在初冬的湿冷寒气中瑟瑟发抖。
玄奘摘下斗笠,环顾了一下四周。
精舍内有一只火盆,里面只有一些冷灰,不知多久没用了。幸好窗外堆了些木柴,显然是庄严寺替这位客僧准备的。
玄奘轻轻叹了口气,立即出门抱了些柴薪进来,孝达取出火石火绒,替大师生起了火。
随着火苗不停的跳动,原本湿冷的屋子渐渐暖和起来。
三人团团围坐在火盆边,烤着火,热气让波颇觉得很舒服,将裹在身上的毡毯褪了下来。
两位中国僧人这才注意到,这位天竺高僧居然只披了一件薄薄的褐色长衣,细长的右臂袒露着,皮肤冻得又黑又红。
怪道他怕冷呢。孝达心想。
玄奘用梵语笑问道:“大师从天竺来,那里想必没这么冷的天气吧?”
波颇的双眼中刹时间流露出夺目的光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地方,居然遇到了一个会说梵语的青年僧侣!
“天竺不冷!”他激动得挥舞着手臂说,“那些商人跟我说,不要带毛毡,说这东西粗笨得很,长安人不用的!我原本以为,长安就像摩揭陀国一样,很暖和,幸好没有上当!”
说到这里,他显得颇为自得,带着万分庆幸的表情拍了拍放在腿上的毡毯。
玄奘觉得有些好笑,他在想,这位来自佛国的大师真的很有趣。
他两个说得热闹,却苦了一旁的孝达,连连拉扯玄奘的衣襟:“法师,你们两个说什么呢?能不能讲人话?”
玄奘笑道:“你可以跟他说啊。”
这正合孝达之意,他早对这古怪的客僧产生了兴趣,笑问道:“听我师父说,天竺僧人都是修苦行的,就像大师这样,冬天穿这么少的衣服,是在修苦行吧?为何还要毛毡呢?”
波颇眨巴着灰色的大眼睛,好半天才明白过来,这位是不会说梵语的。
“我,不修苦行,”他将毡毯再次裹起,用生硬的汉话解释道,“苦行,那是受热,不是受冷!妖孽,提婆达多,才修苦行,我们,佛陀弟子,行中道的!”
他说话一顿一顿的,两位中原僧侣都笑了。
“天竺离这里很远吧?大师是怎么来的?”玄奘又问。为了照顾孝达的情绪,这次他用的是中文。
“我,跟着商队,坐船,”波颇比划着说道,“很大的船!本来,要去,波斯的,传播佛法。波斯在打仗,不能去。有商队,往东,去狮子国。我,跟他们走……狮子国,住了很久,太久了,还想去波斯。他们说,波斯,不能去!那里,外道,到处都是。佛弟子,被他们抓住,直接绑上火刑架的!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