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节:三年(2/2)
就开始重复一个过程,面一碗碗地卖出去,银子一串串得流进来,积得多了,就开始琢磨着四处买地。地买得多了,也就有了经验。
北雪的宗旨是,不论什么地都可以买。难得买到的好地,都种了麦子;坡地用来种果树,沙土地用来种花生、红薯、甚至是药材;而盐碱低洼地一率改成水田栽种水稻。
到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北家共添了三十亩耕地,一头耕牛。年夜饭是六菜一汤,还包了猪肉芹菜馅的饺子。邻居庄志家也因为学了北雪的种植改良技术而多打了粮食,庄志在年夜饭的饭桌上第一次喝了二两小烧。
到了第二年,不但北家的大面积土地开始耕种,面馆那边推陈出新的吃食又出来了。
镇上的人本以为这回又是什么面,或者是针对有钱人家做的精细吃食。其实则不然。春天里,北川就开始爬到树上摘槐花和榆钱儿。槐花的用处很多,做槐花饭,蒸槐花糕,弄得半条街上都是槐花的香味,再就着自家的下水汤喝上一碗,大家都说好吃。
至于榆钱儿的用处,大家更是没有想到,这平时不被人搭理的东西,居然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每天胡桃都将摘回的榆钱儿洗好,北雪就用粗面将榆钱儿拌了,然后上笼一蒸,而后再浇上盐水泡出来的椿末、蒜泥、辣椒面、大茴粉,这两样吃食,足足让三河镇的人们吃了整个春天,到了槐花和榆钱儿都落尽的时候,人们还在回味这味道。
夏日里,就去地里采些茼蒿,马齿苋,荠荠菜什么的,切碎拌上粉条末,加些作料,用细面一层层裹了,一龙一龙地盘在屉上,再上火一蒸,这就做成了“菜蟒”。菜就是普通的山菜,甚至是大家都觉得又苦又涩没人吃的菜,可是到了北雪的手里,蒸出来就香喷喷的。
便宜又好吃,普通人家也买得起。
入了秋,大豆下来了。一种大豆北雪就能变出好多种吃法。发豆芽,做酱油,磨豆腐,炒菜做汤样样好吃。
第二年过年的时候,北家有了六十亩耕地两头耕牛,年夜饭是八菜一汤,包了肉三鲜的饺子。胡桃已经能做简单的衣裳和绣工艺较复杂的绣品。北川则成了蒙馆师傅最得意的门生,遇人就说北川这孩子以后有出息。
到了第三年夏天,那是北家人过得最快乐的夏天。因为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似乎每个人的心里都被那绿油油的麦田填得满满的。
夏天的时候天很长,一大早晨大家便起了床,启明星仍在天边闪烁。那麦田像墨海一样,一池一池地在微风中摇曳。田野就像液化了似的,波动着深深浅浅的浪涛,也伴着北家人无数的笑声。
秋日,麦田成熟。那浪涛就变成了一片片的金黄色,将麦粒搓出来放在嘴里一尝,居然是甜的。再后来苏氏就拿起镰刀带着孩子们收麦田。
进了地,先割出一个扇面,而后就分了工,割的割,捆的捆,一气就到地头。这时候天边才渐渐磨出一线红,金黄的麦田就一块块地亮在了眼前。
再折一个来回的时候,大家开始坐在地头休息。苏氏就拿出盛了烙饼的篮子,一人分两卷。或是卷了黄瓜的,或是卷了蘸酱的辣葱,或是卷了腌制的香椿叶……再捧着瓦罐喝上一气还微温的汤水,紧接着继续干活……
苏氏望着饱满的麦粒就笑着,“这一片麦田收成真好,收了麦田咱家就备料,明年春天盖新房。”
果真到了第三年过年的时候,北家不但住进了新盖的两进大院子,年夜饭也足足做了十二个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