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应(1/2)
因为旨意是明发天下,因此有关新的财税政策的相关榜文很快就在五大试点地区的衙门口和闹市张贴了出来。一时间民间反应不一,议论纷纷,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中国的版图是十分庞大的,清朝时期所辖的地域范围要比红色新中国还要大的多,毕竟此时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那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没有被慈禧那败家老娘们割让给那只贪婪的“北极熊”。外蒙也没有分裂出去。
中国不光是版图庞大,最麻烦的是这里人口和民族众多。人多意味着事就多,虽然都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但是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人文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方言,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等等。
北方地区相对还要好一些,南方有些地区,甚至相邻的两个村子,都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
最难驾驭的是人心,面对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国家,是最考验统治者能力的。
而作为首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人的性格是很有特色的,除了热情,真诚等等之外,瞎侃乱侃是北京人的最大特点,这里盛产侃爷。四九城的老少爷们们闲来无事,一盘小葱拌豆腐,二两小酒,就能在一起天南海北的瞎侃一通。就连街边卖茶叶蛋的小贩都能点评两句时局。
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家风调雨顺。百姓们的生活逐渐的好了起来。民间那些反清复明组织没了市场,也就慢慢的偃旗息鼓。康熙的统治就相对放宽了,变得十分温和。清朝最为血腥的文字狱也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再兴起了。
因此,百姓们的胆子放开了些,虽然每一间酒楼茶馆的醒目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告示,可私下里,只要不是太犯忌讳的话题,大家也会侃上一侃。不说茶馆酒楼的老板和伙计,就算是官府的人见了。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他们自己还侃呢,哪有资格去阻止别人啊。
财税改革这么大的事情,又和他们切身相关,北京还是试点,他们怎么能不侃。因此,这些日子以来,酒肆茶楼里充斥的都是有关财税改革的话题。
“陈爷,您说。这好好。皇上怎么就想着加税了呢?十税一。这可有点高,这一下咱们这生意可是要少赚不少啊。”一个身穿棕色布衣,四十多岁,身材很是圆胖的家伙说道。
“谁说不是呢。好在人头税少了,不过比起增加的商税,损失还是大了些。倒是便宜了那帮泥腿子和匠人。”对面的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说道。
“朝廷对些这泥腿子和匠人还真是好,人头税少了,虽然加了个田亩税,可是也定的极低,反倒是地主要多交不少钱。劳役也取消了,以后农闲时做活还给工钱。这下可把他们抖起来的,就是苦了我们这些经商的。”
“您这话可就亏心了。谁不知道,当今皇上为了你们这些商人的生计,已经下令原本内务府负责承办和采买的事物,让出了很多给你们啊。”邻桌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反驳道。
“唉,内务府的生意哪那么好做啊。要保证金,要担保,听说还要什么招标,唉,现在这新名词可真多。哦对了,还得有门路,条件多着呢,又要上下打点,赚也赚不了多少,咱们这小门小户的难啊。”那魁梧汉子一脸奸猾的说道。
“您可拉倒吧,做小生意的,咱皇上根本就没加多少税,另外还给了不少便利条件,还特意下旨让衙门给予方便,现在这小生意比以前顺当了不少。也就是做大生意的,税提高了些,可是那帮人赚的也多啊。皇上又补偿了些机会。你们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就连地主,皇上为了补偿他们,也赏赐给了他们一些良种,听说那打出来的粮食是现在好几倍呢,还有一些市面上很少见到的果菜种苗。这就占了大便宜了。”这年轻人从衣着打扮看好像是一位士子,可是看他的谈吐却并不迂腐,对新的财税政策不但了解的很是透彻,显然也是极为拥护的。
那魁梧汉子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讪笑着道:“兄弟这不就是牢骚一下吗,咱也知道皇上圣明,体恤咱们老百姓。可毕竟是多交了税,心里总是有些不舒坦。”
“您这倒是实话,可你这税也不白交啊,多收的税,皇上也不是自己花了。朝廷的告示上不是说了吗,这从今以后,一半的税收都要用来修桥补路,疏通运河吗?,还要多做公益事业。这路好了,河通了,商路也就畅通了,还不是你们这些商人受益最大。还有,以后在这些事情上面的花销,都会把明细贴出来,让大家监督。保证都是回馈给百姓们。这可是天大的德政啊。”
“也是哈,咱当今皇上真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不过,你说的那公益事业是嘛玩意啊?”
书生鄙夷的看了大汉一眼。有些傲然的道:“不知道了吧,公益事业是朝廷上传出来的又一个新名词,像赡养孤寡啊,义诊啊,多建一些义学啊,这些都属于公益事业。反正就是朝廷出钱,为百姓做好事。”
书生这段话说得声音极大,周围的几桌人都听到了。大家纷纷点头,一时间响起一片皇上仁慈,圣明等等的赞扬之声。
那魁梧大汉,也很是大义凌然的说道:“皇上金口玉言,这事一准是真的。要是这样的话,就是在多交些税咱也甘愿。”
“是极是极。”
“该当如此。”
...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人的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