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苏联解体的影响(1/3)
年暑假邢芳讨得比较充隔一天会尖大姐那里,或仪小区去看老父亲。北重子弟学校组织一次活动邀请她参加,她欣然而去。王爱英邀请她去安堡一所村小校的莫基仪式,她一样也去了。征得荣飞同意,她还报名参加了北阳交通学校中专的驾驶员培吊班。荣飞有时间的时候,她也拉着荣飞开了留给自己的沃尔沃去溜车。
和记忆里的她相比,邢芳显得开朗,喜欢参与社会活动了。
自那次杨兆军找他帮助贷款被拒后一直没有见概现在与北重的朋友们处于两股道上跑的车了。单珍还是安心地呆在北重做她的技术工作,她从理化计量处调到了研究所,做起了军品的研发。大概决心在北重干下去了。让荣飞欣慰的是单珍和邪芳一直保留着来往,大约一个月左右会见一次面。邪芳曾说过单珍常去林恩泽家帮林恩泽照顾残废的昌素英。但很少见荣飞。北重的一些消息都是单珍带给邪芳的。荣飞比较担心杨兆军和孙兰馨,不想看到自己记忆里的事按照其轨迹继续发生,每次都问杨兆军和小孙的事,但单珍告诉邢芳的这方面的消息也不多。
荣飞和邪芳有时候躺在床上也谈起北重的朋友们。吴志毅是那种只适合做老师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杨兆军的心大,或许真能在北重干出一番事业。单珍则属于干什么事都非常有主意的人。对钱看的很淡,只愿意做她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种境界,所以很难用高薪来打动她。毕业六七年了,一直住在单身楼里,荣飞知道自己除了在钱上面可以帮助她,其他方面是爱莫能助的。而单珍的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求人。
曾经想介绍给单珍的谆志忠已经成亲。给荣飞送来了请柬,荣飞没有去,打电话托单珍随了份礼。
邢芳可以感到荣飞对北重依然的关心。她不是很理解。
谆志忠在婚后带着他的新娘子来了趟棉花巷荣飞的家。地址是单珍给的。结果扑空了。因为邢芳和甜甜暑假后都住在甜井巷了。小谆打听到荣飞现在的住址,找到荣飞的新家和荣飞愉快地聊了一次。荣飞留他们吃了饭,开车将夫妇俩送回到北重厂门口。
小谆曾是荣飞在计划处时期很看重的部下,勤勉,有见地,善于学习。国企总是隐藏着许多人才。荣飞曾想过,就能力而言,谆志忠不在李建光之下。但荣飞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延揽之心。如果小谆愿意跳出北重,他会欢迎。但他不会主动去“挖墙脚”了。
北重还是那样,按照原有的步伐不死不活地运行着。
月底,荣飞终于在新闻联播看到苏联解体的最权威消息。八月中旬。维护苏联体制的最终努力归于失败,苏联的解体就注定了。很多人难以接受苏联**的下台和苏联的解体,包括荣飞的父亲荣之贵。他们那代人对苏联老大哥的印象太深了。这个全世界第一个凹执政的政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上点年纪的对苏联发生的一切表示格外关注很正常,很好理解。
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荣飞这个曾对苏联局势给与高度关注的商人却显得很平静。隆长风从北京打了电话来。对荣飞的“准确预测”表示钦佩,并询问苏联局势今后的走向。荣飞就记忆里可以肯定的东西经过一番筛选后塞给了隆长风,包括叶利钦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大幅度衰退,私有化浪潮的兴起等等。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苏联解体对于我们并非坏事,比如一直悬在北方的军事压力消失了,因为那个曾经的军事大国陷入自顾不暇的境地。更多的更先进的军事技术将流入我国,带动了我**事技术的大幅度升级。某种意义上缓解因海湾战争而带来的对于空军的压力。
更多的冲击在于意识形态领域。苏联解体似乎对国内一直激烈争论的姓资姓社的争论泼了一瓢油。对私人资本加以限制的呼声越高了。
这应当是大转折的前夜。用一句不太合适的话说就是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就在新闻正式报道苏联解体的第二天晚上,荣之贵将荣飞叫到他的古董铺子里问起了苏联问题。
印象中父亲基本不关心时政,更不关心外国的事。
“小飞,你见识广,苏联这事,究竟是咋的了?”
“哈哈。爸爸你怎么关心起苏联的局鼻了?”
“你说怎么会这样呢?下午有人说起苏联在杀田,不会是真的吧?”
“应当是谣言。但苏联……的垮台怕是难以避免了。”
“这怎么可能?苏联老大哥啊。”
“怎么就不可能?老百姓不认账就得垮台。”荣飞打量着父亲的古董架,他很少进这间面向着古井巷的铺子,一个曲尺型的镶着厚玻璃的大柜台,后面是四个漆成黑色的木架。
柜台里和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古玩,古币,玉器,瓷器为主。
靠墙还有一套沙发茶几,是供客人休息的地方。老家那条老黄狗被领到了新家,担当了看门的重任。
“爸,你这搞得不错嘛。”黄狗见荣飞进来,站起来凑过来嗅着他的裤腿,欢快地摇着尾巴。铺子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了。父亲还雇了个帮工,姓冯,老冯在接待两个顾客,就一件铜制罗盘在讨价还价。
“花了不少钱才撑起这么个样子。”荣之贵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有人说国家的政策要变,要防止走苏联的老路,老荣同志有些害怕,“我找你就是想问问,这政策不会变吧?”
“不会,你就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