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1/2)
“你先出去先吧,谭勇!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因为这事情关系到上千名士兵的性命的!所以我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究竟在那里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战斗,会比较合适!”良久,赵星星答道。
“是!赵少!”石谭勇听毕后,没有多问原因,就简短地应道。
然后他就十分听话的,退出了赵星星的办公室。
现在的赵星星是十分矛盾的,因为他如果不多派士兵在淞沪战中和日军战斗的话,那么当上海沦陷后,那他建立在南通市的训练基地,以及他在上海,甚至是设在南京的所有连锁店生意也是岌岌可危的。
北平,和天津就是活生生的好例子,因为当那里沦陷后,他的生意连锁店生意不但一落千丈;而且店铺里面的货物,和钱财,均被日本人,大摇大摆地过来抢夺。
“混蛋的日本人!看来我就算是拼了,也要灭了你们这些侵略军!”一想到这里,赵星星就愤怒无比地破口大骂道。
但是他还是犹豫不决究竟要不要选择在罗店和日本人开战,因为他现在的兵力不多;而且他将会很快就要在察哈尔的青阳镇附近一带,以及南通市附近一带和日军进行激战的;因为在这两个城市里面,赵星星都建立了秘密基地;以及藏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以及财富在。
当然如果单纯在这两个城市,与日军作战的话,如果情况真是不妥的话,赵星星还是可以撤退,转移兵力到其它地方的。
但是南京他就不能够随随便便地撤退了,因为一旦他撤退了,那么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就会历史重演的。
所以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为了30多万人不再被日军残暴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所以赵星星才想将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在南京城市里面,准备于日军作全力一战。
为了这个战前准备,赵星星不但不断招兵买马,而且还自己建立了十多个小型武器作坊来生产武器装备;以及大量外购武器装备和弹药,以及还在南京郊外挖了几条长长的地下通道;准备能够在未来的南京保卫战里面,能够随时从郊外派兵进去南京城,与日军作战。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星星的部队可能要分散到三个地方进行三面作战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兵力不多的赵星星来说,那就是一件很麻烦和头痛的事情了。
“看来要做抗战英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啊!”想着,想着,赵星星突然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
随后,他又再次一言不发地继续思考起来了。
而此时此刻的上海抗日后援的所有成员500多个行业集体,2000多人,正在聚集在一起商量捐款救国抗日一事。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上海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约180个各界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热情之高,前所罕见。在如此众多的救亡团体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就是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为了将上海各种抗日救亡力量团结起来,并纳入政府的统筹管理之下,经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授意,在上海市地方协会、市商会、市总工会、市妇女会、市教育会、市农会、银行公会等团体的联合倡议下,1937年7月22日,上海各行业公会、各区市民会、各国货团体、各同乡会以及机关学校等500多个团体组织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该会以“本中央既定方针作抗敌后援,共谋完整国土、复兴民族”为宗旨,成员包括几乎囊括了上海各界的知名人士,如虞洽卿、王晓籁、穆藕初、刘湛恩、颜福庆、潘序伦、陈光甫等。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分设执行和监察两个委员会,负责管理该会的正常运作,其中有执行委员121人,监察委员25人,在执行委员中又选出王晓籁、杜月笙、钱新之、潘公展、张寿镛、童行白、黄任之、柯干臣、陆京士等9人组成主席团,并以陶百川为秘书长,主持该会的日常事务。
为积极支援抗战,具体落实各项后援工作,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先后设立了供应委员会(办理军需供应及军队慰劳,后更名慰劳委员会)、救济委员会(办理难民救济事项)、防护委员会(负责防空、防火、防毒及交通、灯火管制)、交通委员会(组织战时交通运输)、粮食委员会(为兵民筹集调配粮食,后改称为民食调节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协助军队解决战时工程问题)、宣传委员会(负责向国际国内开展抗日宣传)、设计委员会(专门研究战时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组织委员会(办理抗日救亡团体的登记、指导及训练事宜)。
这些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充分体现出各界抗敌后援会的广泛参与性,许多社会贤达包括不少**员和进步人士都被吸纳到上述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如设计委员会就由沈钧儒、郭沫若任正、副主任,救国会“七君子”中的邹韬奋、王造时、章乃器、史良、沙千里、李公仆及共x党员钱俊瑞、胡愈之等出任委员。
可以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机构庞大,任务繁杂,在相当程度上辅助甚至执行了某些政府职能,成为一个战时体制下带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色彩的临时权力机构,并被法定为全市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组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