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回府(1/3)
李崇浩的书房里,不少大臣都在为这件事而争论不休,其中大部分大臣还是坚持不能因为这件事废了秦王。
“陛下,秦王当初是因为与宁古汉签订条约,有功于朝纲才封的秦王。如今宁古汉已死,塔鞑其他部落的行为并不能推到秦王身上啊!”
“正是因为是秦王殿下与宁古汉签订的条约,里面的内容他再清楚不过。如今塔鞑草原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了,秦王难辞其咎!”
“你简直是血口喷人!按照你的意思,是秦王殿下特意授意他人传出去的?这么做对秦王殿下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献于如此被动的局面里!”
“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心虚,才这么认为的。”
“简直无理取闹!”
“够了!”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为了这件事而瞪眼睛吹胡子的,活像几个没见识的泼妇一般,李崇浩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烦,喝道,“这件事我已经有了决断,秦王识人不明,已经不配做一品镇国亲王了。先去封号,贬为三品辅国亲王,三日后随王健等人一同去西北。”
岳安眼皮子一跳,还没等他说话呢,其余几个大臣已经开始纷纷谏言。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身为陛下唯一的嫡子,怎可以身试险?”
“陛下,秦王未及弱冠,还请陛下深思啊!”
“嫡子?嫡子又怎么了?我还不是先皇的嫡子呢!祖宗家法上哪一条写明了必须要由嫡子继位的?还秦王?我已经说了,去秦王封号,贬为辅国亲王,现在已经没有秦王了!”李崇浩一听到这些大臣拿出这一套套的说辞来,心里的火就憋不住了,骂道,“既然是我的儿子,连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到么?这件事本就因他而起,若是能打退塔鞑,那便算了;若是叫塔鞑杀进来,他就以死谢天下吧!”
这分明就是要李绍钧死在西北!
岳安知道,这时候他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当下上前两步,出列道:“陛下,秦王此时贬不得啊!”
李崇浩大怒:“岳安,你也要和他们一同劝我么!”
岳安摇头道:“陛下,如今京城也有了塔鞑进兵的传言,此时贬秦王,不就恰好证实了这一点么?一旦塔鞑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京城也要动荡,到时候牵连的可不就只有西北一处了,这是其一。其二,当初英王一立一废,只有小半年的光景,这件事让京城百姓议论许久,听说京兆尹还抓了几个说的最凶的。现在秦王立了又废,岂不是又让百姓有了谈资?”
若是换成别的帝皇,或许不会那么在意百姓的说法。但李崇浩不一样,他铁了心要做明君,可是既没有那天赋,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刚登基的时候坚持了一年多就受不了了,之后断断续续,最多也不过坚持了五天。
岳安这番话正好落在了他的心坎上,想到一旦废了李绍钧之后那些非议,再想起先前大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对,李崇浩又开始犹豫了。
岳安见他神色恍惚,便继续说道:“秦王殿下是陛下如今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亲王,身份的确要比其他皇子来得尊贵。依我看,这次塔鞑大军南下,西北怕是免不了一场恶战了,若是陛下执意要派秦王殿下去西北督军,不如再给秦王殿下一个超品的名头,也好让西北万千将士明白,陛下是心系他们的。”
若是超品,那就是太子之位了。
李崇浩心情复杂地看着岳安,心中五味杂陈。他头一次发现,自己似乎一直都没有看透这位丞相。
说他忠心不二,可好几次紧要关头他都出面替李绍钧说话,力挽狂澜;但说他偏向李绍钧,又从未见过两人有过密的来往,不过是逢年过节派下人走动走动,又或者是碰上了闲谈两句。
李崇浩看人看事的习惯,就是用最坏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如果岳安和李绍钧为了避嫌而几乎没有来往,李崇浩反而会怀疑这两个人。只是岳安每次为李绍钧说话都打着为李崇浩考虑的旗子,名正言顺。
李崇浩思虑再三,又想到自从岳安当上丞相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要比当初柳元亨在时自在不少,便打消了连芽都没发的嫌疑。
“行了,就让秦王替我亲征西北,若是凯旋而归,太子之位自然是他的了。”
那些支持李绍钧的大臣又是欣喜,又是焦急。欣喜的是皇帝既然这么爽快就答应等秦王凯旋而归后就封秦王为太子,焦急的是西北如今战况不明,塔鞑的几个部落已经结成联盟,铁了心要拿下西北,李绍钧此次前去,胜负还难以论定。
一想到这,几名大臣心中都在打鼓,却没有一个人再提出异议——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的一个结果。
为官多年,书房里的几个大臣都熟知这位圣上的脾气,看李崇浩的脸色就知道他已经不耐烦了,若是再得寸进尺,反而不美。
再说西北郭湛安这边,因为西北和京城相距甚远,此时秦王代皇帝出征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郭湛安等人正在紧急商议该如何将刘建华叛乱的消息传上去,正好替秦王免去这一劫。
时间紧迫,众人不能拖延,最后还是决定由郭湛安上书一封,言明自己所查到的种种事迹,再由姜言年上书,将军中诸人所说的证词都记录在册,一并送往京城。
至于邵老将军,虽然事出有因,但还是不得不上书一封自罪书。
对此,郭湛安心中多有愧疚:“伯公,这次是我害了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