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四章 杀父之仇(1/2)
就在张浚春风得意,炙手可热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一桩小事。
在公元一一三七年,也就是绍兴七年正月,南宋派往金国的特使何藓回国了,他随身带回来金国右副元帅完颜兀术的一封信,里边说徽宗老皇帝已经死了。
实际上,徽宗赵佶在两年前就死了。只不过当时金、宋两国交恶,两国的军队在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打得不亦乐乎,没有谁去理会这等小事。
如今刘豫的伪齐接连几次被南宋痛扁,南宋朝廷日渐兴盛的国势,让金国也为之侧目;再加上金国的新君上位,万事以和为贵,完颜昌等主和派上台,完颜兀术如今适时向高宗皇帝伸出橄榄枝,也是正路。
让我们回顾一下徽宗老皇帝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当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九年的俘虏,共享年五十二年。
他曾经享尽了人世间的各种福气,快活无边;也曾经寄人篱下,当亡国之君,受尽了各种各样的凌辱。
相比起他的苦鳖儿子钦宗赵桓,徽宗赵佶该尝试的滋味都尝到,不亏了。
赵佶和赵桓父子俩在金国的生活无疑是痛苦的。
虽然女真人没有在ròu_tǐ上折磨他们,只不过,押着他们在金国的宗庙里游行,当着他们的脸剥光其妻妾的衣服,强行xx和aa;还把农具发给他们,让他们过着下等人的生活……
这一切,对于宋朝的两位前任皇帝而言,已经如同身处地狱深渊之中。
当然,最让人不可接受的是金国对徽宗尸体的处理方式。
根据金史的记载,女真人对赵佶的尸体直接土葬。而且为了为了照顾汉人的情绪,在尸体上加裹了一层生绢,并且把更早死亡的郑皇后与之合葬。
毕竟是俘虏,尤其是凶残如同生番一样的女真人,做到这一步似乎很厚道了。
但这只是女真人的官方说法。而在金国的坊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徽宗老皇帝死后,女真人挖了一个大坑,把尸体扔进去开始烧。烧到一半时加进去一些水,说这样熬出来的油点灯很亮……
徽宗的儿子赵桓在坑边看得痛不欲生,跳下去想和父亲死在一起,却被金国人拉上来,扔到一边。
相对于官方说法的半遮半掩,坊间的说法言之凿凿,更加引人入胜。
对于坊间的说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高宗皇帝是真的相信了。
证据就是,几年之后宋、金两国和谈。徽宗皇帝的棺椁得以回国,高宗皇帝和他的大臣们没有开棺检验,直接落葬,埋进了土里,仿佛知道棺材里边有什么玄机。不宜公众视听。
假如你还不信,这里有第二个证据:
一百多年之后,宋朝灭亡,元朝军队里有个恶毒的番僧名叫杨琏真伽,他把南宋六陵给挖了。
南宋六陵位于今浙江绍兴城外东南的攒宫村,埋着徽、高、孝、光、宁、理、度等七位皇帝,还有各宗的嫔妃。
杨琏真伽把每个皇帝的坟挖开。取下头骨,精心打磨加工做成佛串挂在胸前。在这个过程中南宋诸帝的棺椁现于白日,阳光下再没有秘密。
徽宗赵佶的棺材里没有任何尸体,只有一段朽烂的木头。
他的尸体哪里去了,这是个千里难解的谜,联想到高宗皇帝不敢开棺验尸。很有可能徽宗的尸体处理方法非常粗暴不雅,用生绢裹葬之类根本站不住脚。
......
对于自己父亲的悲惨待遇,高宗皇帝痛心疾首,嚎啕大哭。
再怎么说,高宗皇帝也是一个人。
正所谓骨肉相连。对于父亲的悲惨遭遇,高宗皇帝根本无法接受。他当场就痛哭失声,踉踉跄跄走回宫去,一连几天滴水不进,难过得痛不欲生。
众多大臣、亲眷、还有内侍太监们的劝说没法都平息他的愤怒!他要报复,要让金国付出代价,血债血偿,肉债肉还。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于是乎,高宗皇帝想起了一个人---岳飞。
高宗皇帝把岳飞秘密宣召进宫,并在内殿中商谈了很久。
奇怪的是,高宗皇帝并没有和岳飞谈论什么军事国策之类的话题,反而问起了岳飞的养马之道。
岳飞的回答也是颇为发人深省: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简单地说,岳飞认为好马的特点就是需要吃得精、喝得好、结果是起步慢、后劲足,而劣马的特点正好与之相反。
很明显,岳飞将自己比作“好马”,吃得好,跑得就快。他希望高宗高瞻远瞩,而能交付给自己更多的军队和权力,以承担再次大举的重任。
岳飞的这番言谈引起高宗皇帝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
高宗皇帝赞赏他“见进,论议皆可取”。趁着淮西战役之后lùn_gōng行赏的机会,将岳飞由检校少保升至正二品的太尉,并将宣抚副使、兼营田使晋升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太尉“同二府之列”,“崇以辅臣之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