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节 雷霆救兵战斗群(1/2)
看着眼前这些丢盔卸甲,两手空空的士兵,一步一挪的向南方行进的队伍,卢瓦尔少将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精锐第五步兵师,不过臂章上的高卢公鸡让他不得不相信这是他们自己国家的正规陆军。蓝灰色的军装变得肮脏不堪,甚至很多伤员的眼睛都被蒙上了。难道是,毒气?
卢瓦尔没猜错,德国人这次反击使用了毒气。说到毒气战,始作俑者还是法国人自己。1914年8月,法军首先使用了催泪气体,但是这仅能使敌人暂时失去战斗力。1915年4月,德军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重首先使用了氯*气,而且因为从中国引进了氯*气的液化技术,可以灌装炮弹使用。大量的氯*气可以致死,但是它很容易通过眼睛和鼻子察觉到。但是暴露在氯*气中的士兵,即使大难不死,肺部也要受到永久性的损伤。
1915年8月开始使用的光*气是一战中的另一种常用毒气,它的毒性为氯*气的18倍,并且很难被察觉到。但是,威胁最大的毒气要数得上德军在大规模使用的芥子气。芥子气的毒性并不像光*气那样强,但是它很难被察觉到,并且会附着在战场表面,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可以致命。芥子气造成的烧伤很严重,暴露在芥子气中的士兵极有可能就此失去战斗力。在接触过芥子气的士兵中,只有2死亡,死因主要为感染。
最初的释放毒气的方法是在风向合适的时候将装着毒气的气缸打开法国人先这么干的。很显然,果风向判断错误,这种方法就没有用了。还有,气缸一般都位于战壕前方,所以敌军的炮击很可能击碎它们。后来,毒气改由火炮或迫击炮来释放,这次德国人干脆用了航弹进行布撒,短时间内比起炮弹更加有效。第五师的步兵可没有防备航弹布撒芥子气的准备,等发现不对的时候,很多士兵已经中毒,剩下的法军即使有防毒面具也没有办法长时间在战壕里驻足。
德国人的第三军团一个军和一个国民兵旅,总计50000人,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司令豪森将军gen.vnhausen一声令下,甚至没有等炮火准备,德军士兵迅速带上防毒面具,端着步枪冲过无人地带,杀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几个地段的工事丢失让整个法军的防线迅速崩溃,德国人伤亡不足200人就占领了拉昂以西的这片五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德军工兵的效率也是一流,迅速改变了法国人的防御工事,铁丝网、地雷阵、特别是利用交通壕改造的突出部的机枪工事恰好构成了交叉火力网,让本来打算打一场快速反击的第五师吃了大亏,上万人的伤亡几乎让第五师撤编。
本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尽管机枪已经崛起,但是大量的士兵受到的训练还是以步枪和刺刀来进行攻击。攻击一方的士兵发起冲锋,越过双方战壕间的中间地带,抵达敌方战壕,在近身战斗中消灭敌人。冲锋过程中的士兵,看似很容易被当时的马克沁机枪所射杀。其实不然,果从正面向冲锋的士兵射击,收效甚微。
为此武翼新军还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用300个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将气球悬浮在一个不同的高度,每个气球相距2米,散布在一个100多米宽,纵深几米的范围内,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在400米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短点射250发子弹。结果250发子弹仅仅打中了47个气球。很多子弹都打到了气球间的空缺中。射手在每击中一个气球后还要重新瞄准一次,在重新瞄准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敌人会很快的冲上来的。
但是果把机枪摆放在这250个气球的侧翼,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放眼望去,差别就相当的明显,250个气球窄正面,长纵深,大大增加了目标的密集度。同样的一个射手,结果就是大屠杀,很多时候一发子弹就能击中几个气球。250发子弹,击中了240个气球。
用机枪从侧翼向冲锋的敌人射击,敌人插翅难逃。果用两挺机枪在左右两个侧翼射击,形成交叉火力,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虽然是武翼新军先发现的这一规律,但是苦于一直打得都是进攻战,防御的机会少之又少,反而是德国人首先把它运用到了战场。
1915年7月1日,英国和盟国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先发制人的用大炮轰击德军阵地,但德国机枪手藏在地堡里。英国步兵发起冲锋时,德国人迅速进入预设位置,但并不立即射击。当英国步兵进入致命区域,也就是机枪手的侧翼和交叉火力范围时才开火。英国步兵被侧翼的机枪交叉火力彻底消灭了。
索姆河战役首日造成英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冲锋的英军全部冲进了交叉火力网里,两万名官兵丧生,大规模的集群冲锋在机枪交叉火力面前成了自杀。这一经验也被法国人给很快汲取了,要不怎么说战争才是最好的老师,要么学会学精要么就没有要么了。
可惜的是法国人一贯的傲慢让他们忘记了对圣斗士同样的招数不能使用两次的道理,哦,是对德国人这样的对手不能玩“一招鲜”,特别是这个一招鲜还是对方玩剩下的。结果德国人迅速的利用毒气与突袭让法国人的机枪和七五快炮打造的防线变得一捅就破,法兰西第五步兵师成了倒霉的替罪羊,刚刚换防不到一个星期的他们被德军用毒气放倒了四分之一的士兵,然后被快速冲锋的德军打得丢盔卸甲,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少将先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