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义事业(-1)(1/2)
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一年有余的这场战争就被共和国方面称为‘克隆人战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共和国部队的主体就是由克隆人所构成的军队。这种不需要本国人民流血的军队在很多共和国加盟国的领导人看来就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部队,因为克隆人不需要薪金、抚恤金和假期,并且他们训练和维持的成本就也是普通部队的几分之一。当然,本章节的主角就并不是共和国的克隆人军团,他们就是用来引出本节主角的引子而已。
本章节的主角就是与克隆人军团对战,由贸易联盟货运飞船武装运输队所发展而来的机器人军团。作为分离势力用来进行战争的绝对主力,机器人军团就是分离势力麾下各个将军手中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用来对抗克隆人军团的王牌。从战争爆发开始到现在为止的这段时间中,机器人兵团的兵种就由最开始了了数种发展成为了遍及海、陆、空以及宇宙环境和特种作战,包含五个大类二十余种小类的庞大机器人家族。不过由于前几章哥们儿所提到过的原因,目前我的王五舰队里就并没有那么多种机器人士兵的存在,咱的麾下的地面部队现在就只是由b1机器人、毁灭者机器人以及超级战斗机器人这三个种类的机器人所组成。
在哥们儿麾下的陆战部队中,b1机器人就拥有远超其他两种机器人的压倒性数量,但其战斗力就又是三种机器人中最为低下的。因为需要控制成本的关系,b1机器人各方面的性能可以说就是极其平庸,整个机器人唯一的战备就是一门5毫米口径的爆能步枪。从外观上看,这种机器人就是一个火柴人似的类人形身体上顶着一个长条形的脑袋,这是因为需要控制制造成本的关系,这种机器人身上能够被压缩的地方就全都被压缩到了极致。虽然拥有高达1.9米的身高,不过单个的b1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近战能力。不要说训练完备的克隆人士兵,即使是乌合之众的星际海盗就也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轻松的战胜b1机器人。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初在设计的时候这种机器人就是以造价便宜和易于生产为中心设计思路,而这两个特点就是b1机器人最大的优点并且在开战后这两个特点的重要性就被完美的体现了出来——生产一台b1机器人所以要的原材料仅是毁灭者机器人的十二分之一、超级战斗机器人的八分之一,所需要的工时就是毁灭者的十分之一、超机器人的六分之一。如此低廉的造价和制造时间就使得用这种机器人可以用庞大的数量去淹没对手。
实际上分离势力麾下的将军们在毁灭者机器人和超级战斗机器人列装部队前的战斗中最常用的就也是这种用超过对手十数乃至数十倍的兵力像拖拉机一样开过去的打法——通常满编情况下一个共和国军团拥有一个一万人左右的地面部队,而一个满编分离势力军团中b1机器人的数量通常就会达到50万至70万左右。然而即使拥有百倍以上的数量优势,分离势力在与共和国军的作战中仍旧是败多胜少,毕竟b1机器人的战斗力是在就是太上不了台面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数量比呢,这就是因为单兵素质极差的b1机器人完全就是靠着数量来弥补战力不足的缺陷。话说分离势力规定组成b1机器人最小且不可分割编制单位的‘小队’就是由100台机器人所组成,这是因为无数次的战斗就证明了这个数字就是可以有效抵挡克隆人军团最小编制‘火力小组’(10人编制)的最低数量需求。没错,b1机器人与克隆人士兵的战力比差不多就是10:1,并且这还是在没有绝地武士干扰的情况下的战力比,如果在战斗中出现绝地武士的话,即使拥有30到40倍的数量比都有很大几率会输掉。在‘小队’以上就是‘大队’,一个大队由10个小队组成。大队之上则是联队,一个联队由10个大队组成,联队为b1机器人最大编制,通常一个分离势力军团会有数十乃至百个(只有分离势力嫡系的三个军团拥有)左右的b1联队配合上数量不定的其他机器人组成。
当然b1就也不是一无是处,简单的结构和对原材料较低的要求就保证了分离势力各军团可以用极快的速度生产这种机器人。相对于其他机器人所使用的军用级别金属,b1简单的设计就使得其可以使用民用机器人等级合金乃至更低级别的再生金属(比如易拉罐)来制造,并且由于结构简单,一台b1在通用机器人生产线上仅需要流转5分钟时间就能下线——通用生产线是一条可以生产分离势力所有已知机器人的智能式多层次、多方向流水型生产线,在生产线输送装置的两边就是无数由ai控制的机械臂负责生产机器人,生产线的总控ai会根据所生产机器人种类的不同在生产线上自动定向所生产机器人的走向。
而拼接不同机器人所需要的时间肯定就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5分钟就是指第一个机械臂开始工作到最后一个机械臂完成施工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生产线传送装置本身的行进速度,在原料充足、产能全开的情况下差不多每一分钟就能有一台b1从生产线上走下来,而这就还只是一条生产线而已。就哥们儿目前的情况来说,企业号和秋风之墩号上就各有5条这样的生产线,而体积庞大的鲁克里胡克级上就装有15条这样的生产线,所以看官们可以算一算b1机器人的爆兵速度。
在了解完犹如基石般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