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圈套:一个套子引发的血案》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圈套:一个套子引发的血案 () >> 62一封信2(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56331/

62一封信2(二)(1/3)

那次在西山会所受马老所托后,常雨泽回到归德专门抽时间到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搜集材料,他带了高清相机,准备把在烈士陵园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记录下来。陈官庄烈士陵园坐落在省际公路的北侧,紧邻永夏县陈官庄乡,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零五年被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定为红色旅游单位;去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由于不是节假日,来陵园参观的游人很少,这样也好,省得人多吵杂。陈官庄烈士陵园很大,比起其他一些寒酸脏差的烈士陵园来,显得还算比较整齐干净。进门以后,一条大道直通里面,两侧苍松翠柏,庄重而且肃穆。

迎面正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周恩来题写的“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鎏金大字。碑文大致是这样写道:“……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百万民兵民工随军转战,出生入死,为人民解放军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烈士纪念碑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的陈官庄地区决战烈士合葬墓,上刻碑文是:“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公墓,……巍巍青松护英灵,灿灿鲜花慰忠魂。此公墓安葬的一千九百六十四名烈士,均系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牺牲的。烈士生平无从考证,现仅凿碑达成十五位烈士传略,以表纪念。常雨泽把带来的一束鲜花献给烈士们,以表敬仰之情。

在红色墓体的公墓两侧,各竖有几座黑色大理石的名人题词。有刘伯承敬题的“在大规模决战成功的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陈毅敬题的“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永远为人民所纪念!”,粟裕敬题的“烈士精神,万古长存”等等。

公墓后面,环立着十五位烈士的传略石碑。在合葬公墓的北面,是六百多座烈士的坟茔,分左、中、右三列,安葬的都是在陈官庄地区决战中牺牲的比较有名的烈士。

常雨泽几乎是一排排、一座座地仔细观看和拍录。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烈士名字,他心情沉痛,战争是残酷的,生命是珍贵的,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为了信仰和追求,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牺牲换取了战争的胜利,换取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年轻的烈士们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或许,这些烈士当中就有马老当年的战友,当马老通过录像看到他曾经的战友们正安息在这松柏掩映的陵园圣地,想来马老也会心有欣慰吧。

常雨泽用相机忠实的记录下陵园里的所有景致,然后走出陵园,准备离开。这时候,他注意到一群人大声议论着走向陵园的一侧,从他们的话语中听出他们就是当地村民,但是他们话语里多是对陵园管理部门的不敬。常雨泽好奇心驱驶,尾随他们走到陵园的外侧。

他看到一圈约莫一人高的简易围墙,圈起大片庄稼地。这群村民们就聚集在围墙边,大声吵嚷着,群情激愤,突然,这些村民们合伙用力推起围墙来,他们喊着号子,片刻功夫,一段几米长的砖墙被推倒,露出里面杂草和玉米混杂的大片田地。

常雨泽认为,这可能又是农民田地被圈占的事件,搞不好这些村民又会跑到北京上访,听他们的议论,这次征地的主体就是陵园管委会。常雨泽一直开着相机,不知为什么,他想真实的记录这些事情,他认为应当让马老看到真实的陵园,看到陵园周边村民们的真实心态。

其中一个村民看到常雨泽在拍照,就走近他,问他是不是记者。常雨泽穿着便服,所以才让村民误解。常雨泽笑着说他是摄影爱好者,喜欢拍些东西往网上传。结果他的这个解释给他带来另外一个误解,这些村民误认为他是网络记者,能够把他们的呼声反映到网上,所以这些村民立即都围住他,七嘴八舌的给他反映问题。

情况大致是这样:烈士陵园管委会准备开发陵园的旅游资源,在陵园外侧规划了约300亩的淮海战役景观区,准备重现当年陈官庄战役的惨烈境况。这个景观区刚好圈住这些村民的田地。这些村民主要是刘姓,圈占的田里刚好还有他们刘姓的祖坟。

这些村民激愤的说,在前期烈士陵园的建设中,他们村里已经贡献出许多田地,为了敬仰和祭奠革命烈士,他们村民做出点贡献是应该的。但是陵园管委会不能得寸进尺,现在又要圈占他们的田地,并且把他们的祖坟也圈进去了。虽然陵园管委会的说赔偿他们征地费和迁坟费,但是这些村民认为赔偿标准太低,并且无论如何也不能迁走祖坟。

这些刘姓村民越说越激愤,他们说,同样是死人,为什么陵园里当兵的就能立碑树陵,埋得风风光光,而老百姓死后葬在自已地里都不行,并且连上几辈子的祖宗九泉之下也不得安息;他们说,他们这个刘姓大家族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系,他们这个祖坟算起来还是刘邦的十世曾曾孙,论历史比陵园的时间长多了,不能新死的人逼走早死的人;他们说,当年陈官庄打仗的时候,他们村里的长辈都出过力,为了支援解放军,他们的长辈捐出家里所有的粮食,男人推着小车上战场运送物资,甚至也有人死在了战场上,战争打胜了,新中国成立了,他们这些曾经有功于国家的老百

状态提示: 62一封信2(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