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暗涌(三十六)第二更,五千五,求收藏订阅(3/3)
陉才算到了终点。这样的局势,那就是意味着,天井关在失去了丹川县的粮草供给之后,无法依靠河内郡的粮食供给,在没有了粮食之后,天井关的唐军能够支持多久呢?
果然,在杨浩到达了丹川县之后的第二日,外出探查的斥候,传递回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天井关的唐军再听说丹川县已经陷落的消息之后,纷纷逃走。在这种情况下,杨浩旋即派出了秦叔宝,带着隋军前去攻打天井关。
大兵压境之下,天井关为数不多的唐军选择了投降,毕竟这样的抵抗已经没有了意义。
接下来,杨浩的目标就是河内郡了。
对于河内郡,杨浩并没有想着力取。当初,明帝还在的时候,他奉命镇守河内郡的河阳县,官职虽然不大,可是因为贵为王爷,与河内郡的世家大族颇有联系。
河内王家,原本就出身于太原王氏,与他的母亲博陵崔氏一样,都是出身于清河崔氏。
杨浩在太原郡呆了足有半月之久,与太原王氏的族长相识,这样的机会,杨浩自然不会放过。借助世家的力量,恢复大隋的江山,是首要的问题。当然,杨浩也明白,这些世家大族的关系复杂,其中更有联姻,千丝万缕。
远的不说,就说他的母亲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以之联姻的就有太原王家、范阳卢氏、赵郡李氏等世家大族。当然,赵郡的李氏被杨浩抄家,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赵郡李氏与李渊一族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李渊,祖上居住襄国郡,与赵郡李家当初乃是一支,所以,杨浩在取得襄国郡、赵郡之后,对两郡的李氏家族大加打压,没收了他们的家产充实了国库。世家大族的财力让杨浩很是吃惊。因此,虽然目前还需要仰仗世家,但是日后,杨浩只能选择打击。
富可敌国的势力,杨浩怎么能够容忍他们存在?!
东汉的教训历历在目啊!光武虽然中兴了汉室,可是世家豪门的实力也大为膨胀。杨浩并不像复兴了大隋之后,留下一个烂摊子。毕竟外部的敌人很好解决,反而是内部的那些看不见的敌人最为可怕!
杨浩的目的,就是要在战争中,将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世家逐一铲除,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名正言顺的。
至于那些投效大隋的世家,杨浩只能徐徐图之。说起来,他的皇后才是世家最大的一支。更由于杨浩的身上,还带着博陵崔家的血脉,这两支崔家,不仅势力庞大,更因为沾上了皇室,其实才是最大的威胁。
外戚,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西汉就是外戚专权,还一度导致了王莽篡权,若不是出现了光武,恐怕汉室就此覆没了。至于东汉,外戚专权更是严重。
说起来,如今的情形,与那个时候倒有一定的相似。
以史为鉴,杨浩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不管是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杨浩虽然得到了他们的帮忙,可是他给以他们的,只是虚职,看似官高位尊,可是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权。
在丹川县休整了几日,大军带足了粮草辎重,缓缓的向南进发,一路上,还是艰险难行,经过两日的行军,终于达到了河内县外。早有河内守将出城而降。
这是河内王家的功劳。世家大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河间王氏、太原王氏都已经投降,河内的王氏家族似乎没有抵抗的必要了。至此,黄君汉的心中才稍稍安定,他的家小都在城中,这也让他打定了主意,决定效忠大隋。这个时候,大隋已经掌握了整个河东,李唐在关外的土地就只有魏郡、汲郡两地,并且已经和关中本土被割裂开来,就算这两个军受到攻击,也不能获得关中兵马的救援。
河内郡诸县,在得知河内已经投降的消息,在一两日之内,王屋、济源、河阳、安昌、修武诸县纷纷请表投降,杨浩仍令他们奉守原职,同时在各县招募士卒,调集府库粮食,准备沿着大河东下,攻取汲郡。
当然,在此之前,杨浩将郭孝恪放走。
放走郭孝恪的目的在于劝降,对于李世勣,杨浩尚有一些爱惜之心,这样的一个良将,文武双全,杨浩对他有没有什么大仇,并不是非要置他于死地,日后能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忠心不二的将领,杨浩自然是乐意的。
所以,他在河内郡并没有继续前行,而是不停的郡内巡视,依旧是那一套,关注民生,当然,事情非常的多,杨浩只是选择了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县治进行了巡查,还特意去了河阳县,在旧居停驻了半日,心中颇为感慨。
回到河内郡,士卒们也已经招募了一万余人,都是千挑万选的勇士,随后就是训练。
在等待汲郡消息的时候,杨浩修书一封,令人送往山东,是准备夺取中原的时候了!
注一:长平郡、河内郡属于河东,而并非河南或者河北诸郡,而魏郡、汲郡则是属于河北诸郡的范畴。不过因为都在关外,因此为了称呼李唐在潼关之外的四郡,在下统一称呼为关外四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