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合谋(3/4)
义国家,罗马尼亚和民主德国的交易不可能使用美元。苏联非得炸毛不可。在华约国家内部,上哪找这么多富余轻工品去?再说一亿美元的轻工品。到民主德国国内出售之后,获得的利润那可不止一亿美元。而留给kgb和奇奥塞斯库家族的利润也同样可观,就尼库自己能动用的资金,说不定都没有五百万美元。而对kgb来说,一千万美元也是好大一笔收入了。1985年苏联从美国进口的谷物,一共也只用了三千多万美元而已。
有这么一笔钱,至少能保证kgb的人今年都不用去供销商店排队,而是可以从内部供应拿到特价粮食和副产品了。
这对如今kgb面对困境,需要凝聚人心的局面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之前还颇有不甘的科罗廖夫,听到胡文海的报价,脸上再也没有一丝勉强。
至于说胡文海,当然是更加兴奋。从卡尔蔡司手中拿到技术资料,和掌握卡尔蔡司根本就是两个层次。
前者不过是他未雨绸缪下的一步闲棋,后者则是能让中国半导体技术未来十年不落后美国的根本保障。
一千五百万美元能拿到卡尔蔡司,根本就像出门捡了块金砖一样。
“我看,我们可以谈论一下,这个项目具体要怎么实行了。”科罗廖夫继承了毛子的粗犷性格,迫不及待的说道。
“我可以说服我的父亲,通过外交渠道向民主德国提出这个要求。不过德国人开始未必会同意,这样的话?”
“这样kgb会联系史塔西,在民主德国国内制造舆论,同时使用一些特殊手段,推进事态进展。”
“卡尔蔡司方面的问题怎么办?只怕他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会有意见。”
胡文海这时插话进来:“可以和卡尔蔡司的人签订协议,我只要五年时间。我们会从中国派人来实习交流,五年后只要卡尔蔡司的人不藏私,就可以放他们离开。他们走的时候,如果中方对教学进度满意,我再拿出一笔奖金。甚至,如果有人想去联邦德国,也可以从罗马尼亚去中国中转。”
科罗廖夫张了张嘴,像是要说什么,不过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在kgb面前公然谈论支持民主德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潜逃联邦德国,也真是没sei了。
但不得不说,这个条件才是真的绝杀。到时候为了能往联邦德国跑路,估计这些卡尔蔡司的科学家们,真的会把自己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五年后柏林墙就要倒了,东德的人往西德跑根本就不存在障碍。
尼库则是若有所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光是卡尔蔡司的科学家,应该还有很多人会对这个路线感兴趣。”
倒是一直在旁边听的冷汗直流的池秘书这时候说话了。
“胡总。关于东德科学家在中国中转去西德。这个事情有些敏感吧?是不是等国内讨论过之后……”
胡文海笑笑。摇头道:“池秘书多虑了,这只是个哄人的借口而已,我怎么可能会做这种敏感的事情。五年后大不了赔德国人一笔钱,就说政策发生变化好了。”
在场其他三人互相看看,心里纷纷呵呵一笑。至于笑的是什么,那就不可说了。
胡文海说的话真真假假,在场各人也都有自己的算盘。
池秘书也不是真的想搅黄了这件事情,胡文海既然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他也就不去追究了。当即拾遗补缺道:“我看还得再搞个中罗科技交流计划,应该现在就抓紧搞起来。我回去之后就联系外交部,多选择几个领域展开合作,掩饰在罗马尼亚卡尔蔡司里出现中国人的原因。”
“这个主意好!”胡文海大点其头,甚至还发散了一下:“也不用当做是掩饰计划,就按照真的来!罗马尼亚干脆可以向民主德国的其他科学家发出邀请,做一个为期五年的交流访问。”
至于说访问结束之后人会去哪,胡文海不说,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信就像九十年代出国热的中国人一样,为了去美国。连曲线救国先去帕劳挖鸟粪这种事情都有人信。梦想要奔向西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肯定愿意为了这样一个通道而付出一切努力的。
民主德国的技术虽然没有联邦德国高。但也是一脉相传、同根同文,差也没差到哪里去。
相信国内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对科技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如何把卡尔蔡司从德国搬到罗马尼亚来纷纷献计献策,各尽所能。
正常来说这种事情当然千难万难,但一切有胡文海金币开道,用力的砸钱下去,看起来反而有了几分可行性。
虽然难免还会有些问题,可逐渐成型的计划,已经有了尝试的意义。
当然,真正要花出去的钱其实也并不算多。罗马尼亚和kgb的一千五百万,苏联国内的一些关节,大概还需要两百万美元进行打点。民主德国方面,用来打点的资金不会超过五百万,再有就是一亿美元的轻工品。
轻工品倒是还好说,在国内的采购价格,应该不会超过两亿人民币。当然,这年月人民币还是很值钱的,两亿人民币能采购的轻工品足够救活一大批轻工企业了。
不过德国人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国内好些轻工品的样式和质量,恐怕还是摇头比较快。
当然,这又是咱们胡总擅长的领域。用订单赶着国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和管理升级,这一招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