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行刺(第二更)(1/2)
董卓占据京城祸乱宫廷,不少忠贞朝臣皆被屠杀,在残酷的统治下人人自危,生怕一语不慎惹恼董卓,而招来满门抄斩之祸。
在控制京都立下大功的公孙逸,虽然被封为前将军,都亭侯,但董卓并没有履行当日诺言,公孙逸不仅手上毫无兵权,前将军也是位列九卿之下,更别说位列三公。
原来董卓听从李儒建议,认为公孙逸虽然立下大功,若是顺其位列三公,必然骄横难测,难保将来不会叛变。
更重要的是原公孙逸属下,现任骑都尉的孟刚向董卓进言,说公孙逸并未忘却当日东郊旷野之战的仇怨,如此一来,董卓更是对公孙逸小心谨慎。
其实孟刚之所以向董卓进言,完全是受公孙逸之命,如此一来,他日公孙逸行刺董卓,也不会牵连孟刚,这个留在董卓身边的重要耳目,他日必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卓忌惮之下,决定封公孙逸为前将军,似是试探也是打压,只是董卓为了避免公孙逸寒心,每有酒宴,都会邀请入席,并且将原先被少帝封了的府邸重新修缮一遍还给公孙逸。
公孙逸并无丝毫不悦,反而对董卓愈发毕恭毕敬,董卓虽然忌惮,但能入驻京都是公孙逸的功劳,听闻公孙酷爱射箭,便将一支宝弓赠予,又送去数匹西域战马,都被公孙逸悄悄送出了城。
公孙逸身负怪力,每日在家中射箭,折断的长弓却有不少,得到宝弓爱不释手,只是自己练习,箭术一直没什么大的起色,连禁止的物体都射不准,更别说移动的目标。
这一日,公孙逸在府中宴请宾客,过了半响,数名一身便服的将校登门而入,其中唯有一人全身着甲,目光冷淡看起来并不好亲近。
“公孙大人勿怪,高仲达就是这样。”为首张辽眼看公孙逸眼神疑惑,连忙上前解释道。
公孙逸虽然只是败军之将,但深得董卓器重,并州军投效而来,不免被西凉军旧部排挤,同为后来投效,张辽等原并州将校,自然与公孙逸较为亲近,态度也十分客气。
并州军中唯有高顺严谨刻板,猜测身份倒也不难,公孙逸并不在意高顺冷清的态度,反而比较在意高顺表字。
历史所载高顺无字,现在看来并非无字,而是与帝王重名,三国志成书于晋,避讳司马家晋宣帝名讳,因而不提高顺的字,是极有可能的。
公孙逸轻笑道:“诸将军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里面请。”
“公孙大人多次宴请,我等叨扰已久,实在心中惶恐,公孙大人请。”一众将校连忙欠身行礼,对公孙逸颇多敬重。
其实这并不是公孙逸第一次宴请张辽等并州军旧部,酒宴之上虽然只是畅谈古今,不谈政事,只是在有心人的眼里,便是私下结党营私。
张辽、高顺等人皆独当一面的将才,若是被董卓器重,一旦掌握实权,将来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很难击败有张辽、高顺这样的猛将领军的西凉军。
若是被认为是公孙逸一党,刺杀董卓事情败露,张辽、高顺等人绝不会再得到重用,甚至有性命之忧。
公孙逸看似轻描淡写的宴请,却已是为将来布局,其实近日来,公孙逸已经找到了刺杀董卓的机会,每日燥热的晌午,董卓都会屏退左右,在靠近湖边的宫廷厢房内休憩。
若是抓住机会,趁机杀死董卓,再将其尸体丢入湖中,这些时间足够公孙逸安全离开,恐怕等吕布等人反应过来,公孙逸早有逃出洛都。
宴会之上,钟鼓声乐不断,众将校举杯畅饮,唯有高顺一人列作末席,不仅滴酒不沾,连桌上丰盛食物也是丝毫不食。
公孙逸随手放下酒杯,朝门口近卫示意,很快数箱金银被抬了上来,顿时一众将校眼前一亮。
公孙逸将众人表情尽收眼底,起身轻笑道:“诸位远道而来,我公孙逸自然该尽地主之谊,诸君一人一箱,切莫推辞。”
“这如何使得!”张辽等人连忙起身请辞,并非对这些金银不动心,而是一旦收下,外面原本的风言风语必然坐实,岂不是真成了公孙逸一党,恐怕难以在董卓手下升官进爵。
“想必诸位将军是忌惮外面的风言风语,只是难道诸位不收,外面的那些谣言就能停止?还是说诸位将军看不起在下这个败军之将,若是如此,便另当别论了。”公孙逸言语微沉,似乎有些愠怒。
公孙逸意思很明确,既然外面说众人是一党,那么就作为一党团结起来,西凉军旧部虽为深受董卓信任,但想要建功立业,必须组成董卓足够重视的势力,这一点张辽等人岂能不知。
略微沉吟,张辽等人唯有抱拳道:“多谢公孙大人馈赠,他日若有差遣我等定当相助。”这话说得十分漂亮,只是相助,并非相随,一字之差却是千差万别。
“这金银还请公孙大人收回。”一边高顺抱拳惜字如金的说道。
公孙逸早知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今日一见果真如此,严格苛责的自律,手下自然没有弱兵。
公孙逸总算明白何为陷阵营可以攻无不克,只可惜不论是董卓还是吕布,都未能让高顺发挥最大的作用,后来被曹操做斩,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时至半夜,众人皆散,公孙逸派人将金银送往张辽等人府邸,公孙逸并不在意高顺收或不收。
只要让他人认定并州军将校与他公孙逸是一党足矣,虽然坑了张辽等人心有惭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