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败何延(1/2)
周庄马不停蹄地赶回成都,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休息。来到成都之后他也来不及歇一口气,就来到皇宫之中面见大雍皇帝郑弘。此时的郑弘已经在宫中焦急地等着他。等到周庄入宫之后,见到皇帝郑弘,行完礼之后,就问郑弘到:“陛下找我前来说有要事相商,不知是何要事?”郑弘被问道这个问题后,一下子也不知道回答些什么,就说他是思念丞相,不希望丞相太过劳累,因此将丞相召回。
虽然郑弘这么说,但是周庄早已经明白了,这是因为成都城内有流言蜚语让郑弘听信小人之言了。大雍内部的不稳定是会影响北伐中原的大业,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而大雍内部还在互相争斗,这样绝对会出现大问题的。因此周庄看到郑弘想以想念丞相为由敷衍了事,直言不讳地说:“臣知陛下是听了流言,以为臣有二心,故召臣回来。”郑弘一听又是愣在当场,不知道如何回答。
此时,在一边的费允只好打圆场说:“丞相一接到诏书就单人独马而来,可见忠于皇上没有二心,但是人言可畏,丞相应该想办法阻止谣言才是。”周庄听到费允所说的之后,也知道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的道理,但是谣言止于智者,可是天下有那么多的智者来阻止谣言的传播吗?显然没有,光靠周庄说自然没用,自古以来可以影响舆论的人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但是有权有势的人又有很多的人是口是心非,他们口是心非,就会以为别人也是如此,因而无论周庄怎么说他们都不会相信。
同样的道理,这些人同时又有很多将利益放在大义之上,如果大齐入蜀,他们很多人立刻就会改旗易帜,成为大齐忠实的臣民,哪怕是靺鞨入蜀,他们也会成为靺鞨忠实的臣民。大雍也好,大齐也罢,甚至是靺鞨,只有可以让他们眼前利益不失,又或者可以再给他们一些利益,他们立刻就会倒戈,他们才不会懂得周庄内心的大义是什么,也不会相信周庄所做的是为了他所说的大义。
周庄心中有着理想,有着一个无双国士对于这个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但是这也是他孤独的原因,因为这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别人不会理解甚至不会相信的。解决流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周庄主动把权力,至少是军权给大燕的皇帝,但是郑弘有这样的能力吗,他可以实现先帝北定中原,南平诸侯,驱逐靺鞨,一统天下的心愿吗,周庄心中没底。与郑弘接触了很多年的他知道郑弘是一个仁义之君,不会残害百姓,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能力,是一位比较平庸的天子周庄担心在如今这个群雄逐鹿中原的时代,郑弘能否生存也成问题,更别提光复大雍天下。
周庄回到成都要去解决流言四散的问题,与此同时赵汉杰的时机也来了。何延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而且看不起赵汉杰是一个书生,认为他没什么本事,与大雍作战也是两战两败,现在当起了缩头乌龟,何延又怎么会看得起这样的人,因此把周庄的嘱咐抛到了脑后,准备要自己建立不世功勋。而赵汉杰也早就得知何延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这些年来他也一直注意西蜀的局势,注意自己的师兄,自然也注意到了何延。
何延不顾周庄的嘱咐,反而听从手下将领的意见准备发兵渡过渭水与赵汉杰作战。这些西蜀的将帅之所以鼓动何延出战就是因为周庄为了鼓励这些将帅,周庄都授予他们州刺史的职务,作为一州的父母官,但是这些州全部都是李义桢控制着的。周庄这么做就是告诉他们想要当刺史吗,地盘自己打下来,这些人为了早一天成为刺史自然撺掇何延出战。
何延最后听从了他们集其大军准备大举渡河北上。而赵汉杰得到消息后,下令退军二十里,并且放出风去说现在齐军一看见蜀军就害怕,已经丧失斗志了,这样一来何延就更加看不起赵汉杰了,因此下令大军加速渡水北上消灭赵汉杰大军而赵汉杰此时早已经等着他了。等到何延率领大军渡过渭水,喘息未定之际,赵汉杰用了周庄在一个多月以前的对付他的办法,也就是趁他刚刚渡水而来,士兵没有结成战阵之时出击。
何延此时眼高于顶,自然不会想到赵汉杰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真的一位齐军已经望风而逃,他可以兵不血刃占领陇右,杀入关中。但是赵汉杰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也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赵汉杰还等着何延的脑袋为自己加官进爵。虽然何延的脑袋不如周庄的脑袋值钱,但是也足可以使赵汉杰在官场之上更进一步。
因而赵汉杰一看见何延大军渡过渭水,而且是倾巢而出,但是此时西蜀的军队完全没有周庄在的时候那样井然有序,稀稀拉拉地呆在河岸,刚刚渡河而来看见赵汉杰留下的空空的大营,以及留下来一地的粮草辎重,何延的士兵如同参观一般占领了赵汉杰留下的大营。而赵汉杰此时就在大营之后的山上,而且弓弩手也已经准备好了,周庄用弓弩手,伏兵计让他损兵折将,这一次他要报仇。
何延率领军队来到赵汉杰的大营之后,立刻让弓弩手朝着大营放火箭,数千只火箭就如同流星一般射入周庄的大营之中,而赵汉杰的大营早已经准备好了干柴和火油,那些所谓的粮草,粮袋之中的粮食已经浇上了火油,因此火箭射下之后,赵汉杰的大营立刻变成一片火海,烧的西蜀军队到处逃窜,甚至有跳到河里的人。
大营着火之后,升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