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第五十章 郑和奏章(1/2)
伍泰西插言道:“郑和原姓马,受掳入宫,因靖难立功而得朱棣赐姓名为郑和,后七次出海西洋,而《郑和出使水程》早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就传闻销毁或遗失,不想竟被日本劫去,可惜可叹。”
妙空继续说道:“伍先生所言皆是,这本《郑和出使水程》里,收录了一封郑和写给朱棣的奏章,说是出访至印度时,发现了一张从吐蕃流传到印度的汉代西域地图,并在朵甘思宣慰司辖地的积石山中有不明洞穴,里面藏有人间至宝。”
马丙笃听言讥笑:“日本人连这个都信么?真是打仗穷疯了,即使是真有宝藏,郑和已经上奏禀明,难道当时就没有去寻找么?”
妙空又向马丙笃拜了一拜:“上师斥责不错,日本国小民艰,但有一丝财富均要尽最大努力得之,朱棣在这奏折上批了‘国泰升平,不可妄传祥瑞’,即是没有批准寻找,另外日本的历史学家也没有发现明清两代发现此处的记载,这才有了弟子的上次潜行,实在有违佛门教旨,弟子愧疚至死!”
马丙笃说:“你说说进入洞中的间谍叫什么,后来有什么消息?”
妙空答道:“这个人俗家叫幸木由二,年纪与弟子相仿,在智恩院中得了法号三觉,实际是陆军参谋部的情报人员,这幸木由二的名字弟子也不能确定是真是假,中国话比弟子更好,东北事变前就已经伪装成蒙古喇嘛在青海一带活动,弟子也是在西宁才与他会合的,那日离开此地后弟子便脱离了职责,一心修佛,再无刺探之意。”
马丙笃沉吟片刻:“原本我就不想收你入队,现在看来,你还有两分悔改,之前所为我也不去计较,不过明天天亮你就离开,回国也好,回塔公寺也罢,我们以后形同陌路。”
妙空闻言大恸:“上师!弟子自知罪孽深重,既然上师有命,弟子不敢不从,只是上代珠麦拉因我而死,弟子愿意守在此地,以罪心渡无罪之魂。”说完便转向珠麦巴以藏语说起这个想法。
珠麦巴听后较为惊讶,与妙空又是一番交谈,多布听后翻译给马丙笃等人,珠麦巴的意思是魔国的看守历代相承只能有一个人,并且随时要做好舍身饲魔的准备,而妙空坚持留在此地,说是唯有舍身饲魔方能消去罪业。
马丙笃听完多布的翻译后对妙空说:“你既有此志,我且再信你一回,不过你不可进去,留在洞外交由曹证看管,如有异动曹证可不经报告直接处置!”
妙空闻言感激不尽,对众人团团一拜,自觉移到经堂角落中打坐起来。
曹证急了:“马队长,不让我老曹进洞去啊?这小日本干脆给他个痛快的得了,何必看着呢?”
马丙笃说:“我们人多,这个洞也不是大家都要进,你的职责是留守警戒,保证物资和队员的安全,具体分工明天到洞口侦察后再定。”
曹证闷闷不乐的点了点头,转身来到妙空身后,鼻子里发出一声哼响,便抱着枪坐下,把一腔怨气瞪向妙空的后背,仿佛目光能刺穿了这个披着僧衣的日本人。
马丙笃用眼光对多布示意翻译,转头对珠麦巴说:“珠麦拉,你一个人居此实在不安全,今天都有狗熊跑到经堂里了,那个日本喇嘛愿意这里陪你,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多布翻译了珠麦巴的话:“这里平时也没有野兽出没,那只狗熊是刚刚冬眠醒了,没有吃的,才到经堂中找糌粑酥油,每天都来,从不伤我,今天死在你们的枪下,也是它的劫数。日本喇嘛,我可以收留,不过一旦留在此地就不能再去他处,要被人间遗忘,他刚刚说过可持这种恒心,他与上代珠麦巴还有业债未消,度人度己,觉我觉他,由他自定为好。”
马丙笃又问起洞中情况,珠麦巴只说自己也未深入过,洞中另有一番天地,需要马丙笃等人亲自探寻,不过进洞后福祸难料,须对世间不生厌倦,无出离意,发慈悲菩提心,修六度行,才是上士之道。
马丙笃听得不甚明了,只能安排众人休息,第二天侦察过后再作计较。
一夜过去,早饭过后,马丙笃、多布和伍泰西师生一起,带着几个队员来到寺后的山崖下,三角形的山洞赫然在目,山洞高出地面六尺,有一串不太明显的脚窝可供上下。先让迷糊和黑头攀了上去进行侦察,无论侦察结果如何,一小时内必须出来复命。
另外又安排曹证在附近找寻石块,垒起便于通行的楼梯,并让小道士在洞外扎下一个帐蓬,防风挡雨,以供考察队暂时歇息。
人多力足,洞外的搭建工作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除了两间大帐,还垒成了一条宽有三尺的石阶通向洞口,因为白塔寺不远,就从寺中搬了些木板和条桌支在帐中,赵如琢把地图、气灯、电筒、皮尺、油布、平铲、毛刷、指北针、铁镐一一摆好,倒有几分田野考古的姿态。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迷糊和黑头没有出来,本来不大的三角形洞口,这时更显得阴森,一直人声嘈杂的现场也慢慢沉寂下来,一起或站或坐,望着洞口,耳边只传来阵阵湖水拍岸和轻风吹拂的声音。
马丙笃不时看看手表指针,面上平静但心中焦急,多布先按捺不住:“三哥,这里魔国入口的是了,黑头师父和迷糊危险的有,我进去找的是!”
马丙笃这时也下了决心:“多布,你在洞外管好队伍,我和小道士再带十几个人多带绳索火把进去看看,可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