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奏事生隙(2/3)
事臣已有对策,然事关机密,请容臣朝后奏对!”“可!”赵构允了,目光扫视群臣,“诸卿还有何疑问?”
卫希颜道:“据闻,常平仓调粮的运费和一路人工、损耗皆由领粮州县自担,未知可为实?”
丁起应道:“然!”
“诸如县贫且远,县衙如何担得这高耗花费?定是分摊于民,致承负更重。如此,岂是朝廷恤民之德?”
胡安国、朱敦儒不约而同高声道:“善!”目光望向卫希颜,均有赞赏。
丁起道:“国师所问确是常平仓济粮一弊病。为免出运粮费,一些贫脊县甚至小灾不报。然,运费皆由朝廷出,又恐当地官府虚报纳粮。臣奏议,调粮所需花费由朝廷和地方各付一半,请陛下恩准。”
“众卿以为如何?”
“臣无异!”
“臣附议!”
……
赵构欣然道:“如此,中书起令,门下勘核后,敕命诸路安抚司、常平司行事。”
“臣遵旨!”中书宰相丁起、门下省都给事中朱敦儒齐声承旨。
赵构目光扫向卫希颜,和悦道:“国师可还有诘疑?”
卫希颜微笑道:“尚有二问。自古灾祸之时最易出蠹贼,其一,相公娄如何防止黎庶中的刁顽之辈和无良豪户地主虚报灾情,冒领赈粮?其二,相公当如何杜绝放赈之粮不被地方官吏虚报冒领,或是层层贪污克扣,最终到得百姓手中不过十之一二?”
赵构及群臣皆肃然,国师这两话无疑直戳利害处,均凝目望向当朝宰相,看他如何作答。
丁起神情自若,不慌不忙回道:“陛下,臣先回国师第一问。为防灾已虚报冒领,臣拟了套发赈章程。报灾后县衙审户,查田地受灾度,以定极贫、次贫等级。审户后发给赈票,计两联。县衙按户查明应赈人口时,即在赈票上当场填明户名、极贫或次贫、大小口数、应领粮数等,一联发给灾民作为领赈依据,一联留底以备核查。县衙审户完毕后,州府官吏均应抽对查验。抽查无误后,才能放赈。为防冒领,每发赈后,县吏应于赈票上加盖第几赈的发放戳记,赈济底册内同时加盖戳记。如查出冒填者、现可谋生糊口者,即行删除,并留案底计于档中,作罚铜惩处。”
“倘有不肖绅豪及吏役人等串通捏冒,察出革究。若查赈官开报不实,或徇纵冒滥,或挟私妄驳者,均以贪腐渎职交有司从严治罪。”
君臣听得频频点头狼君,滚远点。
“陛下,臣回国师第二问。为防奸吏有私,发赈时有司官员必须亲临,不得假手胥役里甲,安抚司、各州府当派出督赈官到辖县督察。又,为防猾吏短少克扣,放赈后,县衙须将赈粮的放赈数目、户口、姓名、月日等刊明布告,由乡梓监督。”
群臣听得俱是心服,丁相公考虑果是周全细致。
卫希颜眯眸笑了笑,冷然道:“民间有句俗话:‘任凭官清似水,无奈吏滑如油!’丁相公筹谋虽周,怕也难绝贪污中饱!”
丁起默然。朝殿内倏然一片肃沉。大宋官场贪腐积弊已有百年之久,心头有数的文官皆心知肚明,朝廷每度遇灾放赈,所放赈粮能有一半到得百姓口中,已是放赈得力的政绩了!这上贪下克之事,又如何杜绝得了?
国师此话,岂非当堂给宰相难堪?群臣左右相觑,皆默不作声。
赵构心头微有不悦,他登位不久就遇此天灾旱事,心中实有些惶然无措,幸得丁起措置得当,他方略安枕。对今日朝会奏议灾事,赵构自是希望廷议顺畅,以稳臣心,彰显治政有力。孰料在朝会上素来束手旁观、不被人惹到绝无多话的那人居然连连发难,让皇帝顿生郁积,偏又无法说卫希颜所言不当!
皇帝正暗自气恼之时,突有一紫袍官员大步出列,语声铿锵落地,“凭尔吏滑如油,吾自利剑斩之!”
一众君臣看去,出列者正是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李纲。
“陛下!”李纲宏声慨然道,“臣以为,整饬吏治势在必行!臣请陛下允准,即以今夏赈旱之事,严考江东、淮东、淮西三路吏治,凡有治赈不力、或贪蠹克扣污者,均严惩不怠,另拔贤能任之!”
赵构喜道,“卿言甚善!具细事宜,李卿拟个条陈出来。”他瞥了眼右下方飘然紫袍,不待那人继续诘问,径自道,“今日诸卿所议多善,中书即刻按廷议允奏机宜起敕,门下核后发出,各有司务必敦慎执事,不得有怠!”说罢起身。
群臣齐齐躬身,“臣等遵旨!”
“退朝!”
卫希颜悠悠然当先而去。群臣望向她飘逸背影,目光或赞赏、或疑惑、或忖度、或复杂,不一而足……心下却都暗思,国师这是和丁相公有隙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因事延宕,匆忙更就,可能有错漏,如发现请捉虫留言:)
备注:
1、关于朝会:宋代大朝会一般在大庆殿(譬如元旦朝会),逢望日(十五)的朝会在紫宸殿,五天一次的朝会则在垂拱殿,有时也会在崇政殿。皇帝召官员觐见议事多在福宁殿。文中除了百官觐见的大朝会外,早朝唯有四品(含从四品)以上官员方可当殿议事。
2、关于大臣上朝的笏(hu)板:
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主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众臣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