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宣战西5夏(1/3)
三月十五,共济女学在临安北外城立校。
这是第一所共济女学。
按照名可秀的设想,十年之内,要在南方各路都建起一所共济女学。
卫希颜道:“这个进度是否太保守了?”以她们握有的财富和实力,完全完全可以更快一些。
但名可秀并不急于求成,说:“女子兴学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比起男学有更多限制,须得稳健为宜,否则根基不牢,容易坍塌。”
名可秀说的根基包括几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指“社会经济基础”——这是卫希颜理解后下的定义。
共济女学是女子技学,而技学兴起的根基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商品经济繁荣了,工场经济发展了,女子技学才有出路。
这和朱雀书院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朱雀书院招收的是官富之女,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都不同于共济女学。这些官富之家的小娘子出嫁后都有自己的嫁妆产业,包括田庄、铺头、作坊,相当于农场、商铺、工场,她们将是产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她们忧虑的是嫁妆产业的多少,而不是担忧肄业后没有“就业门路”。
但是,无论是拥有产业的官富之女,还是凭劳动技艺谋生的平民女子,她们都是处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工场经济的兴起都必将对她们产生影响,只不过影响的层面和大小不同罢了。
名可秀曾道:“治政者最应读的书是《易》,……世间万物及道理,没有孤生者,总是互相影响而存,治世之道也是如此。”
卫希颜对此深表佩服——总之,她是无法从《易》中体悟到政治和经济道理的。
就在共济女学立校后的几日,卫希颜接到了军情司呈上来的一份情报,让她有些闲散的心态变得振奋起来。
情报来自于西夏馆司闻校尉:夏州都统李合达起兵反叛。
这个李合达是何许人也?——此人原名萧合达,是辽国人。
当年夏主李乾顺为了巩固和辽国的关系,两次遣使向辽国请婚,天祚帝便将宗室女耶律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给乾顺为后——率兵护送成安公主嫁到西夏的辽军都统就是萧合达异客之旅。此人骁勇善战,又口才了起,是能文能武的人才,乾顺很看重他,封他为文思使。后来萧合达屡立战功,又升副都统,并被乾顺赐国姓,于是萧合达成了李合达。
之后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李合达率军击溃北宋名将刘法的兵马,并追击斩下刘法首级,因功升都统,镇守夏州,成为西夏数一数二的猛将,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孰料风云变色,女真人立国攻陷辽都,天祚帝溃逃漠北。夏主乾顺见金国势大,便转而投了金国,奉其为宗主国。然李合达心怀故国,便上书乾顺,奏请夏主以夏辽百年和好为重,出兵援助天祚帝,共御金国。
但乾顺洞悉金辽形势,天祚帝已无翻身实力,加之金国以天德州、云内州、东胜州拉拢夏国,乾顺岂肯出兵援助天祚帝?!
没了夏军搅和,逃到金夏边境的天祚帝很快被金军俘获杀死,成安公主抑郁而亡,李合达心中悲愤不已。没过多久,成安公主所出的太子也亡故了。李合达怀疑太子是被谋害而死,更加怀恨在心,但对夏主却表现出更加忠诚。
后来耶律大石联合阻卜部起兵复辽,李合达秘密派出心腹前往阴山联络。但那时复辽军正与金军打游击战,耶律大石的行踪更是诡密,之后遁入阴山隐匿,李合达的心腹无法联络上耶律大石,又不敢随意泄露身份,只得返回夏州禀报。……直到耶律大石率军攻下临潢府,李合达遣出的秘使才联络上了。
但此时耶律大石并不缺李合达那两万人马,况且夏州远在夏宋边境,距离千里之遥,即使起兵归辽,又能顺利带出多少人马?倒不如暗地里积兵积粮,以图后事。
于是,耶律大石派秘使同赴夏州,告诉李合达暗里筹谋,等待时机。
等到西夏与北廷签订了土地置换协议,耶律大石认为时机来了,秘密派出使臣到北廷凤翔府,游说雷动结盟攻夏,共分夏国领土。双方签订结盟协议,约定出兵日期。
到了夏国大德二年三月二十,即北廷建武十年、辽国兴元三年,李合达起兵反夏,复萧姓。起兵的声讨檄文说,夏主宠妃曹贤妃害死先皇后和先太子,乾顺包庇凶手,并立其子为太子,此为夏室灭杀辽室血脉之阴谋——起兵宣誓为成安公主和先太子报仇,复归辽国。
夏州驻有八千兵员,萧合达杀了不服他的一千多人,起兵时统共有二万兵马——多出的一万三千余人是萧合达这些年暗地里招募的流民和匪盗,还有从辽国过来的五千契丹精兵,经由宋境潜入夏州,被萧合达秘密安置在夏州。
由于萧合达筹划已久,加上有心算无心,起兵后立即掌控了夏州全境,并封锁烽火台和驿站,不让消息走漏,然后派出游骑实施突袭劫掠计划——掳掠银夏之地的堡寨。
银夏七州的军事防御主要面向横山以南的宋人,没想到自家后院突然起火,一时间失于防范,被夏州叛军掳掠了不少寨子。而且不少贫民奴隶在叛军“开仓放粮”的号召引.诱下,投奔归附了叛军。因此不到半月,萧合达就拉起了四万多人的队伍,公开打起“归辽义军”的旗号。
而这时,反叛消息才传到兴庆府。由于萧合达以前装得太恭顺,而且还故意暴露出贪财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