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上战伐谋(1/3)
与南召的仗并不好打。
首先,宁王占据着地利的因素,若说是沙漠还有孤山作战,自然是难有人能与顾衍匹敌,南方多水,水战顾衍并不熟悉。
有的只是对兵法军事的敏锐度而已。
出征前,顾衍与周弘仁的君臣对峙朝野皆知,赵国舅被处斩,百姓拍手称快。也好在是顾衍出征,因为这些事情使得顾衍在百姓中的声誉极高。
好歹算占了一样人和。
大军到了彭城后,就以此为据点,再往南便是落入宁王手中的城池,包括江城在内,琉璃江北岸皆已经被占据。
顾衍的大军到了之后,并没有急着收复失地,而是在观察,在了解。
宁王也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发动进攻,顾衍不是别人,他战无不胜,在西北宛如战神一般的存在。
对此,宁王还是有顾虑的。
在顾衍观察他的同时,他也在观察着顾衍。
顾衍看了开战以来,宁王作战的手法,心中赞了一声,白莲说过,在前世里,他是与自己平分天下的人,如今看着他的领兵和作战手法,的确是有些能耐的。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
琉璃江两岸的流言应该是宁王推动的,且在攻下每一个城池后,善待百姓,编制军队,没有区别对待,百姓有米粮,战士有军饷,这些事情广而传之,下一个城池,还没有开战,便已经人心浮动,有想要投降的人。
顾衍来后,先把彭城的兵力集合了起来,编制进了南征大军中,顾衍以前在彭城赈灾抗瘟疫,在百姓中声誉极好,更有在朝中力抗天子之怒,坚持办了赵国舅,南方诸城的人心中感激。
顾衍更让人放出风声,沦|陷的那几座城池,无论是主动投降,还是最后被俘虏的,只要回来,朝廷都会善待。
这话是顾衍说的,凭着他在百姓中的声誉,自然极其有分量。
人们都有一颗恋旧的心,投降宁王,无非是为了一口吃的,和活下去的机会。
如果摄政王亲率十万大军来攻打宁王,还放出这样的话,没多久,原本被宁王安顿好的百姓,还有已经收编的士兵,都人心浮动,许多都偷偷的溜出,奔向了彭城。
宁王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开城门,召集军民,凡是有想要离去的,任何人不得阻拦,他是替天行道,推翻昏君,并不是要与百姓为难。
这件事一出,原本打算离去的人,也都安定下来。
是啊,反正都是他们周家的儿孙,谁做天子不一样?更何况,宁王这样的仁善的心胸,定然比当今天子贤明多了。
顾衍听说后,又重新重视这个对手了。
还真是个成大事的人,不仅阴谋玩得好,阳谋玩的也不错。
琉璃江大堤是他所毁,此时做出一副怜悯天下的面孔,心够硬,脸皮也够厚,的确是个帝王的料子,也难怪原来的宁王世子斗不过他。
行军打仗,谋略天下,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最终取胜才是最重要的。
顾衍当即拿出一纸诏书,贴在了彭城的城门上,这是他出征前让周弘仁写下的“罪己诏”。
顾衍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在了解了南方的情况后,就想到了将要面对的许多可能。
与罪己诏同时拿出的,还有一份供状。
那是大理寺写下赵国舅罪行的供状。
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一条,赵国舅收受贿赂,紧赶工期,逼死百姓,制造琉璃江两岸的混乱。
而这个行贿赵国舅的人,正是现在大仁大义的宁王周行铠。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自然会有人与他解释,为了浑水摸鱼,为了趁乱图谋天下,再做出仁义的面孔,收买人心。不然,也不能恰逢此时就发兵,要知道,没有一两年的准备,是不可能集合出来如此的训练有素的军队。
百姓们当即就炸了,原来宁王竟是这样的人,罔顾天下苍生,只为了图谋皇位。
周行铠听闻这件事后,在己方军营将顾衍骂了个狗血淋头,倒没看出来,顾衍也是个阴谋家。
他哪里给赵宜坤那个蠢货行贿过,完全是顾衍胡诌的。他是打算借着琉璃江起事,就算他说自己毁堤,也是全无证据。
只是没想到他拿出一份虚假的供状来,百姓们大多是盲目跟风的,虽说图谋天下是他的目的,但是这样被揭露了出来,当真是有些坏事。
两军未开战,谋略却是来往了几场,上战伐谋。事实证明,宁王比之身经百战的顾衍,略逊一筹。
罗信负责安置前来投靠的百姓,这段时间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原本在民间名声大震的宁王被顾衍打了个现行,遭不少人唾弃。
白莲收到了顾衍的信,看着那边的事情,顾衍一件件的写下,唇角不由得弯起。
宁王攻伐民心,岂不知顾衍更擅长。
还未开战,顾衍已经得胜,白莲对顾衍有信心。
她从京城来的时候,张太医配制的药丸已经用完,现在那药丸有避孕的效果,白莲也觉得自己身体没什么大碍了,京中又送来药丸时,她便没有再服用了。
这个药停了半年之内不宜有孕,刚好顾衍此时征战在外,等着南边战事平息,倒是时机正好。
相比于南方的战事胶着,时局紧张,京中的人倒是十分的安逸。
赵宜坤被处斩,是周弘仁给顾衍妥协之下没有办法的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