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方略(1/3)
马仁成听了,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便点头道:“这有何难?正好再过几个月便是我姨夫的五十寿辰,便托送贺礼的人带去便是了。”
“那就多谢了!”刘成赶忙喊来于何,将自己要询问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待到记录完毕,洋洋洒洒竟然有六七张纸,两百多个问题,刘成待到墨干了递给于何,郑重其事的说:“劳烦马兄了!”
马仁成离开之后,于何上前问道:“大人有意东南乎?”
“呵呵!”刘成微微一笑:“老子区区一个都司屁大个官,受命于人,还说什么东南西北。”
“话不能这么说,韩信、本朝太祖都曾乞食于人,他们那时候还不如大人您呢?”说到这里,于何看了看四下无人,低声道:“我家教主有信过来让老朽告诉大人,有了羊毛的事情,他这次去定然能得到巴图尔汗的信任,若是您需要,便是上千蒙古铁骑也能买来。”
“上千骑兵也能买来?”刘成瞪大了眼睛:“这也能行?”
“有什么不行的?唐高祖李渊起兵之时不也用财帛买来了突厥骑兵相助吗?本朝也有朵颜三卫,那巴图尔大汗东征西讨,攻破的部落数也数不清,老弱妇孺可以充作奴隶,俘获的将士我们便可买了去,他得了钱财,大人您多些效死之徒以供驱策,岂不是两全其美?“
“那这些俘虏也能信得过?”
“有啥信不过,本来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要给人挤奶牧羊挨鞭子,却来了中原花花世界,高兴还来不及呢!反正都是卖命打仗,给大汗们卖命是卖,莫非给大人卖命不是卖了?再说他们离了大人连路都不认识,只要大人待他们好些,这些鞑子最是忠心不过。”
“可这么搞大明兵部那边也过得去?“
“大人你将其收为义子,改个汉名就好了,边军里的鞑子又不少。脱脱不花不就是吗?无非是一个花钱买来的,一个是自己跑过来的,又有什么区别?就是大人现在官职小了点,身边最多也就十几个。若是当到游击、副将,身边就算有三五百个鞑子义子,也没人敢说闲话。“
听于何说到这里,刘成也有几分意动,虽说火器的出现让骑兵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有说下降。但在明末骑兵还是战场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兵种——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兵种的话,毕竟骑兵的高机动性是步兵和炮兵无法替代的。若是能像于何说的能够用钱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太好了。
“于先生,你回信给我义兄,说此事不宜过急,先将羊毛的事情办成了再说!”
“在下明白了!”于何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便告辞出去了。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刘成点亮油灯走到地图旁,开始细心的观看起辽东那一部分起来,在他的脑海中上面的一条条细线、三角形变成了一条条河流、山脉、平原与城市。打着不同旗号的军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厮杀,随着后金军队的不断胜利,越来越多的土地落入了他们的手中,而大明在关外的控制区域不断变小,最后只剩下狭窄的辽西走廊。
“时间,时间是一切的关键!”刘成自言自语道。和每一个知晓明清之际历史的穿越者一样,刘成心目中真正的敌人并非流贼、也不是还貌似最为强大的大明朝廷,而是现在还局促在关外一隅的后金政权,原因很简单——在真实的历史上后金是这场争夺战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胜利者。但刘成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自己此时力量的薄弱,而是时间的紧迫。在战争中最为重要的是时间。因为军队被消灭了还可以重新组建、要塞被夺取了可以重新夺回、金钱花费了可以重新积累,唯有时间一旦流逝就再也无法挽回。
明末的历史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多尔衮出兵的时间晚上一个月,哪怕只是十五天。那么李自成就有充裕的时间打垮并收编吴三桂在山海关的数万关宁军,甚至李自成完全可能不战而迫使吴三桂投降,因为假如满清大军无法及时赶到,在北京已下、众军皆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是没有办法让麾下的将士打一仗必败的战斗的。如果这样,那当多尔衮带着大军抵达山海关城下时,面对的就是由总数超过十万的大顺军防守的坚城。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满清军队在尚未得知北京为大顺军攻陷的前提下就南下,并在得知北京失陷后改变行军路线,在翁后遇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使者,多尔衮巧妙的利用大顺军队的压力迫使吴三桂向其投降,又利用吴三桂军队消耗了大顺军的力量,并在一片石给予其致命的一击。刘成很清楚多尔衮能做到这一切并非是运气,这个大赌博的最后胜利者最大的优势并非他的军事力量多么强大,不管八旗兵多么强悍,相对于征服像中国这么庞大的帝国还是远远不够的。广袤的土地、复杂的地形、变化多端的气候、海量的人口,任何一个因素都足以毁灭最精锐的军队。冷静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坚韧的等待、节省自己有限的资源,并在正确的时候敢于孤注一掷,这才是满清统治者最后能够入主中原的最重要原因。
现在距离那决定命运的时刻还有十三年,不,应该是十二年了,在这十二年时间里自己是否能够积累到足够上牌桌的实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呢?如果是在穿越之前,刘成对于这个问题简直不屑于做出回答——给一个回到明末的穿越者十二年的时间,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围攻君士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