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朝鲜抗命,玉石俱焚(1/2)
1938年9月10日。伊春。
目前,抗联和先遣队记录的历史资料已经完成了。很多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在香烟盒上,有的写在练习本上,有的写在报纸夹缝里。
资料有几十斤重,伊春在王复生的主持下,已经初步地整理出了几大本,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上海武汉重庆。
还记得王复生是谁吗?
就是那个李森在齐齐哈尔监狱救出来的那个要死了的人,那个岁数不很大,资格却很老的人,那个和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人。
可以说他是创党元老之一。
他曾经回云南开辟工作,后来被派遣到东北,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开展活动。后来被捕。历史上他死在监狱里,李森把他营救出来以后,勉强活了下来。如今,身体还是弱,不能很劳累。
王复生如今和东北各个领导相处融洽,虽然身体依旧不是很好,却主动承担起东北宣传的任务。如今,延安已经知道了他的情况,一些老朋友纷纷写信慰问,希望他去苏联疗养。
王复生觉得伊春医疗条件很好,不想离开。
左翼作家联盟在鲁迅冯雪峰的组织下,用前一段的资料,在重庆出了两本书,一本叫《义勇军》,一本叫《抗日联军》。
《义勇军》说的是九一八以后东北各地抗日的抗日部队的抗战经历。《抗日联军》写的是在义勇军被消灭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在1936年以前的抗日经历。
这两本书在全国产生了震撼效果,进步青年纷纷阅读。初版一个月便被禁。后来,大量青年纷纷去东北,这两本书功不可没。
在整理成书的过程中,赵一曼的事迹见报,在海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萧红听说了,主动来信,想见赵一曼,帮助她写一本自传。
在重庆的鲁迅把出书的事情告诉了她,萧红主动要求加入书的整理工作。
很快,书在重庆和上海出版。两本书迅速传遍了全国,在大量的青年学生里引起共鸣。书从秘密渠道传到了满洲,很多青年读到了,都想来伊春。
小路接到了一批青年学生,然后派出了一百人去接溥仪,然后去第三期朝鲜干部训练班里讲课。课还没讲完,朝鲜来了一份报告,是专人送来的。
果然,小路预料的朝鲜大起义的全面失败到来了。一场起义,用了一个星期就胜利了,日本人用了三个星期就扑灭了。
李植因为以前的心结,不愿意和东北区的联系。安东部队则在伊春指示下花了大量力量收集朝鲜的情报,把拥护东北,用户延安的干部偷偷运输出来。
在日本进攻后,李植的电报联系就完全中断了。这就是为什么要靠安东来获得朝鲜的情报。
两个星期以来,大起义占领的地盘迅速缩小,到一个星期前,根据地全部丧失。
|
选李植作为去朝鲜先遣队的领导,有一定的随机性。
小路当初选择先遣队的领导,故意没有选择后世历史上有名的朝鲜领导人,而是选择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知识分子。所有先遣队的队员,没有一个老抗联的战士,而是新收留的朝鲜籍的知识分子。有的是从北平来的,有的是从河北来的,有的是东北本地的。
李植是哈尔滨本地人,没有去过苏联,也没有去过南京。在培训朝鲜干部的时候,李植在学习班里暂露头角,他为人聪明,头脑灵活,善于演讲,在学员里有威信。
他的经历符合小路选择干部的所有条件,加上他不是历史人物,小路便没有派其他朝鲜族干部,而选择了他。
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大的野心。
大起义后,朝鲜青年踊跃参军。到八月底,李植部队人数到了七千人。虽然很多人没有武器,但热情极其高。
平安北道,就是紧邻安东的一个道,首府就是义州。这个道紧邻满洲,交通发达,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
小路知道了他们解放了一个道,虽然还没有占领收复义州,但是攻势凌厉,用他们的话说,占领整个平安北道,建立根据地,指日可待。
小路很吃惊,仅仅两千人,就想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开辟根据地?说部队有七千人,其实能打的只有两千。其他五千,连民兵都不如。
又是组建政党,又是组建政府,还高喊反攻日本。如此高调,不知道日军正在调动军队,马上就要合围了吗?
小路马上给李植发电报,口气严厉,叫他们注意敌人的动向。如果敌人大举进攻,可以退回安东。接着,小路又给安东崔亨植发电报,叫他一面和对岸联系,在安东乡下山区准备基地,随时准备迎接他们撤退回来。另外,崔亨植要暗地里把和安东有联系,服从伊春领导的朝鲜干部接回来。
有几个干部是偷偷救出来的。他们都是第一批先遣队员,因为反对李植的路线,被李植关押起来。第一批队员已经被李植枪毙五六个人了。
果然,前几天,驻扎汉城附近的日军地二十师团抽出了一个旅团,全部乘坐汽车,奔驰数百里,攻打李植所部。和台湾等殖民地一样,日本在殖民地修公路,修铁路。这些公路,让日本人运兵很快,只要舍得花钱,舍得汽油,运兵速度绝对是很快的。
李植所部不放弃城镇村庄,在半山区和日军决战,五千五百人,手拿轻武器和冷兵器,和七千多人决战。
参军不到五天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