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邻居关家(1/2)
锦绣和锦玉去看新屋地基,是个好地方:地势上还是蛮高的,面朝田野和溪流,还有更远处的山脉,以后站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田野间那条还算直溜的土路,什么车啊人啊从外头进出村庄都能一目了然。背后是青山,左边是关家,往右边走过去七八里路,是西山村。
等起了新屋,锦绣家就是东山村村西头最临边的一户。
锦绣和锦玉在自家屋基地转了一圈,就走去隔着一个菜园子的邻居关家瞧看,关木正坐在院子里编篓子,笑着跟她们打招呼:
“是锦绣和锦玉啊,进来进来!”
屋里走出个中年妇人,蓝布包头,身上半旧衣裳洗得发白,是关木的妻子余氏,也笑着喊她们进屋坐:
“姐儿俩是来看屋地的吧?要起新屋了吗?”
锦绣跟着妹妹喊关大伯关伯娘,答道:“我娘跟我爹和离了,就不好再住在冯家,总得把自己的新屋造起来。”
余氏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那就赶紧造吧,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造屋的时候,你们要堆放木料什么的,都放我家院场来,院场要不够就堆菜园子里去!我家后院几间放木头的泥墙草屋都空着,可以让造屋的人住,他们从后院门进出,不碍我啥事儿!”
关木也点头:“天气凉了家里也没啥活儿做,我还能帮上点忙!”
锦绣很感动:“到时候少不得要麻烦大伯、伯娘,能和大伯、伯娘做邻居真是太好了!”
“好啥啊?我是闷的!”余氏笑道:“村西头就这几户人家,一家离一家也不近,冷清了些,串个门得走挺远,我是想让你娘赶紧搬过来,我也好有个伴儿说话!”
锦玉听了忍不住笑:“关大伯在家呢,大伯和伯娘说话不就是了。”
“跟他有什么好说的?说两句就得吵吵起来!”
关木对锦玉说道:“别听你大伯娘的,饶舌多嘴女人,耳朵都要让她念出茧子来!”
锦绣朝屋里看了看:“就大伯和伯娘在家,关谷兄弟去学里了?”
余氏笑着点头:“是啊,要到下晌才能回来呢!”
锦玉说过:关家和冯家差不多,子嗣不旺,当年关杰抽丁从军,关木在家养老娘,和妻子余氏生养得三女一男,长女关红儿、次女关蓝儿都已出嫁,三女关翠儿给了舅娘家做养女。
唯一的儿子关谷今年十六岁,从小体质弱不适宜干重活,夫妻俩也舍不得让儿子辛苦劳作,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关谷倒是很肯读书,村里能上学的儿郎大多去镇上学馆,关木夫妻怕镇上太远儿子走路吃不消,就托人送礼去了西山村乔地主办的学里读,从关家去西山村也就七八里路,走得比较轻松些。
和关家大伯、伯娘说了会话,锦绣锦玉就告辞出来,顺村路走出东山村,直接去了镇上。
路上锦绣跟锦玉商量,说自己得到镇上去瞧着买些东西,让锦玉先拿二百两银票去流木村找大姨夫,把银票交给他,请他筹划买砖瓦木料并敲定工匠,免得姐妹俩把银票带到镇集上转悠,不小心给弄丢。
锦玉紧张姐姐,更紧张银票,最后得到姐姐答应很快就去流木村跟她会合,这才同意分开。
说服了跟屁虫似的妹妹,锦绣松了口气。
有些事情她得独自一个人才好做到。
和锦玉分开后,锦绣往镇上走,看到路边有个还没摆上摊儿的空茶棚,就走了进去,很快出来,左手提个布袋,右手挽个盖着布的篮子,篮子里自然都是猴头菇和松茸、黑木耳,还有些普通品种的山菌野蘑菇,在洞天里生长的,自然就不普通了。
这回没有去找福喜来酒楼的洪掌柜,不是谁都像田氏和锦玉锦云这般好糊弄,洞天出来的东西太独特,上次洪掌柜也说要把那批松茸猴头菇送往省城,那些吃惯山珍海味、嘴刁了的人很容易品出并体会到这些山珍的稀奇难得之处,她担心被洪掌柜盯上,到时为了利益大张旗鼓寻找她就糟糕了!她可是答应过家里人再不进深山,也不想让村里的人们误以为深山老林真的有大把的山珍可供随便采摘,若是有人学她冒然进山寻宝遭遇危险,那就不好了!
所以,她的松茸、猴头菇在方石镇上只能卖这三几次,赚点钱造个好屋子,要想大批量售卖猴头菇,得另外找堂口了,最好到陌生的外地去!
锦绣绕开福喜来酒楼,闪身进了另一家同样很有名气的聚仙酒楼,这位邓掌柜也是个慧眼识货的,给了锦绣一百五十两银票另六两现银,并很客气地要请锦绣吃顿丰盛的午饭,锦绣婉言谢拒了。
收好银票,锦绣挽着篮子去了书局。
今天书局里依然有五六名书生在安静地翻看书籍,锦绣走进去,又引来一道道或不屑或惊奇的目光。
锦绣也不看别人,自顾走去问柜台后头站着的小伙计:可有关于建屋宇楼房方面的书?
那小伙计看了锦绣两眼,就走去给她捧了几本过来。
锦绣一本本翻看着,最后捡出其中一本买下,这本书是关于本朝南北各地房屋建筑的考究,作者编写得极为详细,里边还有简单插图,画出几种院落布局和屋宇的图样。
锦绣心道还亏得书局有这种书卖,不然自己突然画出张建筑图来,是不是很奇怪?
洞天院子里的书房倒是有很多建筑类书册,但锦绣目前还没有能力把那些书籍带出洞天,她刚才试过了!
付钱的当儿,四面传来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