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相送(1/2)
两日之后的清晨,选调的十五万大军,已是从天水郡内各处集结到了天水城下,等候端王的整阅饯行。
这一日天水城北门之外,只见一片片黑压压的人影,连绵数里之地。其中包括军容严整的将士,但更多的还是四下赶来相送的百姓,整个天水城可说也为之一空。这些前来的百姓,皆是知晓了这十五万大军,乃是要前去同狗日族那些畜生拼命的消息。故而不辞劳苦,更有甚者从远在数十里之外赶来,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一番赤诚之心,替眼前这些远征的壮士祝福饯行。
卫清云等一干主要将领,自是当先列于大军的最前面。在众将领之中,他的形象无疑是最为突出的。首先是年纪,一干人里望去,就要数他最为年轻另类了。再加上先前北台城一战,他早已名动于外。此时,得见其人,那俊朗英武的样子,配上一身银白闪亮的寒光甲,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同时,他身后的那一列铁骑,虽与场上的骁骑营一样皆是骑兵。但两者之间明显的存在着不同,让人一眼望去,即有深切体会的气势威严。不用说,围观的百姓也自清楚了,这就是在北台城一战中创下奇迹的无当飞军了。
相较于四周百姓的交相喧闹,各式激动情绪的表现,场上这十五万大军就显得十分的沉寂了。只是在那严肃的外表下,他们内心却也激动不已。四下这些百姓的举动,无疑就是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激励方式。不少原本尚且对即将到来的与狗日族一战心存惧意的将士,在这如山的人海之中,在那众多父老乡亲的支持之下,到也不觉得多么的害怕了。
众人没有多等,在大军列队完毕之后,只过了盏茶左右的时间,端王就领着一众大臣登上了天水城北门。大军出征之前,需要举行特定的祭天仪式。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了,同时,也寓意与祈求上苍保佑大军出征?利。
在一长篇的祭天颂文之后,接下来就是端王当着三军之面的誓师陈词了。至于,究竟说些什么,卫清云根本就不曾注意,早在之前,他的心神就已是全部集中到了端王的身后。那里,有他至为熟悉的三道身影,同样的,她们也是紧紧的注视着他的所在。
虽说,郡主三人皆是扮作端王的近卫,一身盔甲男装打扮。但是,远在城下的卫清云还是一眼间就认出了她们。只是,此时此刻,彼此之间相隔甚远。语不能述,唯有那一抹复杂的眼神,隔空传递着彼此的心声。
他能感受的到她们的不舍牵挂,眼神之中流露出的深切情意。那种无声无形的关切情系,让他的心底为之深深触动。一股暖意油然而生,缓缓扩散至周身上下;她们自也感受得到他的温暖慰藉,千言万语又怎及得上真心一片。是以,虽然此番离别,远不能执手相看泪眼,倚郎而别。但,她们已是觉得足够了。
不知这般浑然不觉外物的痴迷了多久,卫清云突兀的被四下骤起的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雷鸣巨响震醒了过来。
“战,战,战……”
卫清云清楚,这定是端王的一番陈词完毕了。感受着这漫天的高呼宣泄,他只觉得满腔的热血逐渐的沸腾了起来。不由的也随着这人潮的呼声,大喊了起来。
声震九天,经久不绝!
在城头行军鼓声,军角号声相送之下,十五万大军踏上了征途。
驱马转身的前一刻,卫清云抬头对着城墙上的三女,展露了临别的笑容。随之,再也不作丝毫的停留。在他的心间,早已是印刻上了三女的身影。
在他的身后,三道身影驻足良久。一直目送至大军彻底消失在了那一片视线所及,天际的尽头。
卫清云等人皆是骑兵,若是要赶往长安城的话,最迟也不过十天的时间。可是,此番尚有随行的六万五千步兵,以及数百驾车马的辎重粮草,这就导致了大军行程的缓慢。
纵是大军先行,将一干辎重丢在了身后,等到十五万人马到达长安城时,也已经是一个半月之后的事了。只是,三路军马之中,反倒是距离长安最远的他们最早到达。这可以说是有些出乎众人意料了。
至于个中的缘由,细细想来倒也不复杂。
首先的一点就是,其余两路军马皆有三十万之众,如此众多人马的调动,自然是需要多费一番周折。再者,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陇西七郡的兵马,由于近年来多有经历战事。故其自是有着一定的备战能力。匆忙整军调动等部署安排,也都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虽免不了一些混乱无绪,但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再加上,早在前番听闻狗日族入侵的消息之时。端王他就下令治下众臣进行备战的准备,这自是为这一次大军的出发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大军到达长安城外时,自有相应的大臣接待。至于大军驻扎的营寨,早已是建造完成。随后,全军上下则在前来迎候的大臣的随同下,悉数入营休整。
待到大军进营安顿之后,随行的官员这才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命令众将制约好手下的军士,不得擅自入城。将领们则可以在此期间进城游览,但随身携带的护卫不得超过二十人。至于,皇帝陛下,则会在三路大军齐聚长安之际,再行召见众将领。
对于这道圣旨的意图,众人自然能够理解的了。长安城作为华浙国的都城,不仅是天子居住之地,更是天下第一的繁华之城。此番,在城外即将聚集七十五万大军,这自然是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