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第一章 一箭峰和江神庙 第三节(2/3)
开。人群里有人逗他说:“这鱼在市场上顶多卖二十块钱,在你手里卖一百多,这下你可挣了。”年轻人一边轰着摩托车的油门,一边回过头得了便宜还卖乖地对围观的人们说:“要是碰到去庙里烧香拜佛还愿的,别说一百块钱,就是卖三百块钱也是它。”
说完,随着摩托车的几声轰鸣,他已经开出很远,围观的人群也一哄而散,只剩下孟小冬和远尘两个人。
孟小冬拎着水桶快步走到江边,他往水桶中灌了一些水。于是见到水的鲶鱼开始在水桶里一边吐出气泡,一边忽上忽下地翻滚。孟小冬返回到江坝上,把手里的水桶递给发愣的远尘。看到远尘迟迟疑疑地没接便说:“师父,这……”然后冲远尘笑了笑。
远尘脸上迟疑的表情转为笑容,嘴里说:“善哉!善哉!”
远尘走下江坝来到江边,当他准备将桶里的鱼倒入江中的时候,却被孟小冬拦住了。
面对疑惑不解的远尘,孟小冬说:“师父,它已经筋疲力尽,你现在把它放回去,过一会儿它还得游回岸边。现在天还没黑,免不了又被人逮着,那它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你是说等天黑以后?”
“休息一晚上,它就恢复体力了,到那时再想抓它就没那么容易了。”然后,孟小冬又笑着说:“好事做到底,送人送到家。”
远尘也笑了,他从心里佩服眼前这个既善良又聪明的年轻人,不像自己,虽然善良但很愚钝。他在心里感叹,现在这样的年轻人难得呀!他心里这样想,却无意中说出了口:“难得呀!”
孟小冬听出了远尘话里对自己的赞扬,于是急忙谦虚地嘿嘿一笑,嘴里说:“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因为当时是刚刚夕阳西下的时候,距离天黑还要两三个小时,于是两个人便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坐在江边,一边等待天黑一边攀谈起来。
看着眼前水桶里的鱼,孟小冬向远尘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师父,你们庙里每年都往江里放生活鱼、活龟,其实做的都是无用功。”
远尘一愣:“哦——!这话怎讲?”
“你没发现每年开春江水一解冻,江边到处是开始腐烂的死鱼、死乌龟吗?”孟小冬不紧不慢地继续说:“这些放生的鱼都是买来的,经过长途运输已经筋疲力尽,一放到江里便又游回到岸边水浅的地方。你们放生的前脚一走,后脚就有很多当地人在岸边捞,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些没有被捞走的,有很多因不适应寒江水质而病死。所以真正放生活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再说你们每年放生的乌龟,活下来的一个都没有,因为这些南方的龟在北方根本就过不了冬。”
远尘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他感到孟小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问:“那照施主的意思,以后庙里就不组织往江里放生了?”
孟小冬连连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庙里该组织还得组织,但放生的活物应当科学地选择。”
“放生这里面还有科学?”
“当然有了。往江里放生就应当选这江里土生土长的,比如这江里的江鲤、鲢子、黑鱼……都可以。还有,我每次都看到,庙里放生总是在早上日出以后,其实应当在晚上天黑以后。这样的话鱼就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恢复体力,而且晚上即使鱼游回岸边,也不容易被捕到。”然后孟小冬一指面前的水桶继续说:“就像这条鲶鱼,你要是白天往江里放生,说不定晚上它就摆在餐桌上了。还有,冬天庙里有时到市场买鸟放生,有很多鸟是南方贩运过来的,在北方天一黑就全冻死了。”
就这样,两个人相识后交谈的第一个回合,孟小冬就用“科学”二字给远尘上了一课,把远尘说得不住地点头。远尘和尚不但不生气,而且心里还特别高兴,他从孟小冬说话的语气和脸上的表情看出,那绝对不是炫耀更不是卖弄——那是真诚。
但接下来换了另外一个话题的时候,远尘和尚又给孟小冬上了一课。
当时孟小冬问:“师父能否告诉我,对‘缘’如何理解?”
远尘沉默了许久。作为一个阅人无数的出家人他猜测,面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官员,就是做学问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这个年轻人表面上的谦虚随和,却掩饰不住眼神中的挑剔和怀疑。于是远尘便说:“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本质,器是形式。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关系在佛教中称之为缘。”
孟小冬静静地听着,却听不到下文,于是便继续问:“师父的话我还是不懂,究竟何为缘?”
远尘又沉默了许久,说:“刚才我是以我的理解对缘来解释。其实,中国人在学术上总是习惯于下定义来解释,然后死记硬背。在很多时候这个习惯不好,下定义容易将人的思想框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悟’,‘悟’在思想上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对我刚才的解释不理解甚至不满意,这样很好。你通过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来‘悟’,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越‘悟’越深,直到有一天你心中豁然开朗,便会发现所有的缘都是必然,你会感觉到佛的存在,一切都是佛的安排、都是佛的旨意。”
“如果我没有意识到佛的存在,而是意识到了上帝的存在呢?”孟小冬平和的话语中隐含着一丝挑衅的味道。他虽然感到自己问得很唐突,也许很不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