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深谋(2)(1/2)
沈耽被这么一问,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杵在那里寻思一个说法来搪塞过去。
太仓丞、平准丞二人倒是站出来解释:“这是两月前的记载,近段时间气候潮湿,阴雨不断,许是着了湿气。”
“至于记载之处不一嘛,你看这征粮和调粮是同一天,可能是因为当时函谷关紧急调令,一应条目又刚从武关呈往王城,不得已而为之啊。”
沈耽闻言,连连点头:“是的是的,你就别多心了,我们继续整理便是,早点完工,大家也可轻松些不是。”
这个说法也确有几分道理,既是其余三人均不疑虑,司马焕便也不再追问,继续整理其他档案。
沈耽内心稍安:“这司马焕平日做起事来是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今日居然这么好搪塞过去。”
片刻过后,沈耽也随即开始整理起档案来。
边上两人凑过来细声说到:“沈大人,你可放心,我们是相国大人安排来帮你的。”
沈耽方才也在疑问,这平准丞乃自己副官,一直关系不错,可是太仓丞是司马焕的副官,居然也帮着自己说话。
听见两人这么一说,沈耽更是信心倍增了,随即点了点头,小声答谢:“多谢两位。”
其实这两人并不是吕不韦授意相助,乃是嫪毐重金拉拢过来的人,不过嫪毐也算是吕不韦的人,这么说自然没错。
四人继续整理档案,各自分工,倒也做得有条不紊。
平准丞韩东翻阅良久,得一竹简,悄然递给太仓丞钟元。
两人对视一眼,韩东使一眼色,钟元随即顾视一旁,趁沈耽和司马焕没注意,便迅速将此竹简放于司马焕所整理的那堆竹简之中。
须臾,一声怒吼:“简直无法无天了!”
司马焕盯着手中竹简,满脸通红,连双手也因气愤而微微颤抖。
几人闻声而来,纷纷审视竹简之上所载。
“稻一易五,黍一易三,麦一易四,现得麸糠七十二万五千六百斤,于巴郡设立三十七处赈灾点,十日内发放完毕。”
沈耽看完,脸色大变,目光流露一丝恐惧。
数年前,秦国南部巴郡连下半月暴雨,水位上涨,堤坝不堪重负,田地房屋被淹,各类作物皆被淹死,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这卷竹简本应归于平准令所管档案,现在居然出现在了司马焕手中,沈耽百思不得其解。
沈耽侧目望了一眼韩东,只见韩东也是一脸惊慌,加之韩东方才也帮着沈耽说了几句话,沈耽也就打消了对韩东的疑虑,毕竟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沈耽脑子本就不够用,此事突如其来,更是慌得心乱如麻。
“沈耽!五年前你们就是这么对待巴郡的难民?!”
司马焕紧握手中竹简,直指沈耽脸面:“还有些卷籍我还没发现吧?!”
话毕,司马焕哼了一声,便去翻找沈耽身旁的一堆竹简,想要再找出些东西来。
钟元前来劝解:“先听沈耽解释几句好些,说不定是场误会。”
沈耽吃喝玩乐还在行,以他的智商怎么可能突然想出一些合理的说法来,只是呆呆怔在哪里,不知如何是好。
“恩...这个嘛...”
沈耽支支吾吾,涨得一脸通红,抓耳挠腮,却是半天也没挤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此时韩东站了出来,开口说到:“巴郡之地本就潮湿,加之连日大雨,麸糠更易储存,所以就换...”
话说一半便被司马焕打断。
“这就是你们拿麸糠赈灾的理由?!这麸糠可是给牲口吃的!你们把灾民当成什么了?!”
司马焕怒拍桌子,怒目而视。
正胶着间,门外来了一人。
“司马焕呐,你是不是搞错了重点。”
来者一身官服,气度不凡,却是年纪轻轻的少年模样,正是甘罗。
四人欠身拱手,齐声道:“见过左丞大人。”
“方才你们的对话,我是听得一清二楚。”
甘罗徐徐踱步,转而问到沈耽和韩东:“你们执掌全国诸郡物价,这派下去赈灾的小麦稻谷和黍子全被你们换成了麸糠,怕是赚了不少钱吧?”
身负王命赈济灾民,却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这种大罪要身受黥、劓、宫、斩趾四大肉刑之后,再施以车裂之刑。
(ps:黥:面部刺字;劓:割鼻;宫:阉割;斩趾:砍去双脚)
沈耽闻言,吓得满头大汗,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韩东见状,心中不服:“左丞大人此话可有证据?大家同朝为官,都是尽心尽力为大王办事,何苦妄加猜忌。”
甘罗笑了笑,走至一旁的竹简堆,随手拾起一卷:“证据嘛,是这个?”
甘罗翻看一下,悠悠道:“不是这一卷。”
再往下翻,“也不是这一卷。”
甘罗一脸轻松,徐徐翻看,迟早是要翻出些证据来的。
司马焕见状,也前来帮忙,两人合力,自然更加效率。
两人正翻阅查找证据之时,门外又来了一人。
吕不韦踱步进门,开口道:“左丞大人不必麻烦,粮食换麸糠是我授意,总共赚得三万四千二百两黄金。”
既是吕不韦亲口承认,甘罗自然停手。
“相国大人既如此说,可是承认了贪污之罪?”
吕不韦嘴角微扬,摇了摇头:“哎,我说左丞大人,你为官之日尚浅,经验不足,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嘛。”
吕不韦这番话确让甘罗一时不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