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警报(1/2)
街上的闹闹哄哄直到大军出了北门太阳西斜才渐渐平静下来。小城里似乎被笼罩了一层悲伤的气氛,冲淡了秋冬农闲的惬意。
这天起,偶有前线的战报传来,都会引起小城里的一阵骚动。战火果如王半仙所料是由齐国挑起。而战场距离这座小城不到两百里!
很快,就传来青丘、密土城的相继陷落的消息,随后不利的消息一阵接一阵。我军又伤亡300多人啦,齐人把战线推到乐峰啦……
人们一阵紧张,不利的消息意味着有人受伤甚至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随着前线战报来的还有大量的家书,但不总是吉祥的,欢欣庆幸的有之、担忧发愁的有之、突然失声痛哭的同样有之。
纵然在这个时代,战争太平常,但是人们永远不可能习惯战争,因为没法习惯自己已经习惯一起生活的人突然永远不在了。苦难的时代也并不会带来麻木。
李沐开始还会出门走一走,但是街上所见不是老弱就是妇孺。每当看到别人瞧看自己的眼神时,李沐总是一阵心虚。
这就是士族的特权吗?如果要忍受这种眼神,李沐宁可出征。后来李沐除了必要的出行之外,就尽量避免出门了,实在是受不了小城里越发浓重的悲伤气氛和人们不经意间流露的嫉妒眼神。
李沐虽然早就猜到王老头的风光,但是他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出乎了李沐的意料。
李沐找机会见了那老头一次,如今的他油光满面,若不是顾忌人们的悲伤,他说不定就会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估计暗地里就是这样。
他依然在东门外摆摊算命,但是人群已经排上了长队。
担心远方亲人安危的人们排成了排等待占卜,仿佛只要能够从王半仙嘴里听到肯定的答复就能够保证亲人的平安似的。
李沐丝毫不担心这种老江湖处理不来。
老头似乎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但是对李沐来说,这在自己的预想里才刚刚起步,还远远不够。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天空阴沉,似乎是下雪前的征兆,厚厚的乌云笼罩了这座小城。
很多人还在梦乡里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在街道上响起,人们被惊醒后翻个身又继续睡了。
在开战的这段日子里,这种马蹄声已经出现过了好多次,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太多兴趣。惊吓多了也是会疲劳的。
然而这次过不多久,“咚咚咚”刺耳的锣声在小城里疯狂响起。
“警报!警报!全城老幼请马上到北门集合,配合守城!”警示的声浪一阵接一阵。
这次人们再也睡不着了。
李沐同样也被吵醒,冬天里这种被吵醒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不过这个命令里让人惊恐的含义要远比起床的困难大得多。李沐坐了一会,才突然清醒过来。
再次听一遍已经走远的宣示,守城?!这大冷天里李沐浑身冒出一身冷汗。难道齐国军队打过来了?
按照原本史书的记载,这座小城在孔子的生命中是没有被攻打过的,但是历史显然已经改变了,李沐心里也没底。
隔壁也响起老大孟皮惊慌的叫声,“老二,快起床!”
李沐答应了一声,不敢再想,赶紧穿戴好出了房间。大哥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两兄弟心照不宣地出了门。大街上真正已经乱成了一团糟,老弱妇孺相拥着往北门跑,小孩子的哭声更是增加了这种慌乱感。
如果齐国军队真的打过来了,李沐丝毫不信靠这么些人能够守得住。只能先去城门看看了。说起来这是李沐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战争,不紧张是骗人的,以前顶多有过简单的军训经历。
李沐跟随着火把和人流一起往前快走。北门那已经是人声鼎沸。李沐放眼一看,几乎全无壮丁。除了一些中年妇女,就是老年男人,甚至还有才十岁左右的男孩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眼前这副场景。
府吏高擎着火炬忙着将人群分组,城墙狭窄,只挑选部分相对健壮老人和妇女先上城墙,其他人负责后勤和预备队。李沐和孟皮一来就被放上了城门楼。
这座小城基本没有自己的武装,此时只有城主家的几个家丁有剑戟类青铜武器,其他人只能拿木棒之类的当武器了。
城下嘈杂城上反而十分安静,一片肃穆。每个人都不说话,紧紧抿着嘴唇,显得十分紧张。这时天还未亮,朦朦胧胧的,视野很短。
这座城的命运如何,完全笼罩在远方那一片黑暗之中。
这座城墙李沐估测才有四五米高,两米宽,整个用泥土米浆夯实而成。这点高度加上这么些老弱妇孺要是面对正规军队实在够悬。
李沐暗暗苦笑,别他娘的才来不到一年就交代在这里啊。
就这样在寒风中站了许久,天渐渐亮起来,能见度高了很多。站在城楼上极目眺望,远方依然一片平静,并未出现任何军队的影子。
干冷的寒风一阵阵袭来,吹得嘴唇发枯,人禁不住地颤抖,只好紧紧贴着矮矮的女墙躲避。
人群开始松懈下来,李沐也松了一口气,看来是虚惊一场。
但是无疑,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很可能意味着前线已经遭遇了更大的败绩,估计真的要死不少人了,不知道又有多少家庭要支离破碎。
看着这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妇孺,李沐叹了口气,虽然早有预料,不过这种真实所见与史书上单纯的文字还是十分不同的。
从早晨一直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