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神话之传奇》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神话之传奇 () >> 马镫——骑兵时代的见证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72916/

马镫——骑兵时代的见证者(2/7)

百年!双边镫的现世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1965年至1970年,南京象山发掘了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双马镫的较早实例。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由此可见,双边蹬是在两晋时期在中国的贵族和军队中普及的。我们可以用骑自行车来联想一下骑马的情形:单脚蹬板上车时,身体的重心偏向一侧,双手和腰腹的力量主要用来维持另一侧的平衡;可当双脚踏板行车时,身体就能自然的直立、甚至能够双放手做出一些动作。骑马也是这个原理,当骑手的双脚能够“站立”在马镫上时,就能腾出双手、解放腰腹的力量,使选择兵器和做动作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赛马场上骑手冲刺时都是起身站在蹬上、臀部离鞍、身体前倾做动作——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马鞍两边都有马镫;换言之,在没有马镫时代,骑手只能用双腿横向施力来抵消重力,这就很难让臀部离鞍;臀部不离鞍,等于整个骑手的重量都压在马背上,试问战马又如何发力冲刺?所以双边蹬的发明和普及,对骑兵的大规模运用和战术进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双边蹬再晚百年面世,五胡的骑兵能够如此肆虐么?当然,历史有其固有的规律,不是一件器物就能改变的;然而历史偏偏又有如此多的巧合,在一副小小的马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才传播到欧洲大陆。不过在我看来,欧洲的,只能说是“骑士”,而非“骑兵”。骑士与其说是一个兵种,不如说是一个阶级、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等级,在“士”和“兵”上很明显的被区分开来。真正把骑兵的威力发挥到及至的,是蒙古人。欧洲人把蒙古骑兵称作“黄祸”,不单因为他们的黄皮肤,更因为蒙古骑兵就像黄色的沙暴般席卷而来,湮没一切……关于蒙古骑兵的战术和生存术,这儿不再赘述;我要说的是,当蒙古人咆哮着直起身躯、翘起臀部、弯弓挥刀的那一刻,骑兵,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正如游戏里设置的:骑兵克步兵,步兵克弓手,弓手克骑兵——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火器的诞生,仿佛诏告了一个时代的完结。中国人的发明的马镫帮助欧洲建立起封建制度,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又帮助欧洲摧毁黑暗的统治……当八旗锐骑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下一排排倒下,当曾经大败俄罗斯哥萨克骑兵的波兰骑兵在德国人的坦克面前血肉横飞,当祁连山脚下最后的骑兵连被撤裁,当老兵们封起铮亮的雪枫刀……结束了,骑兵的时代;那曾经辉煌与荣耀的马镫,默默的耷在老马的鞍旁,锈迹潸然……

从汉代以后,各朝都有重骑兵,只不过在军中所占比例不同。当然,如果按史书上把重骑兵定义为人马都披甲,那倒是数量有限,但仅就骑兵本身的护甲来看,超过10公斤的好像并不少,这已经可以称为重骑兵了,只是在盔甲上没有发展出整体式防护装备(除了明光铠)。秦朝时,骑兵所占比例很少(1:100)常常担任突击、迂回、断粮、追击等任务,同时为加强主力部队的的机动性,也改良了战车,减轻了其重量将车骑编组在一起,使“轻车锐骑”配合战斗。骑兵部队从属于作为全军主力的战车部队,保护战车部队的侧翼。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中,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在部队中普遍设置了专门统率骑兵的各级指挥官。刘邦就专设一只精锐骑兵部队——郎中骑兵。但战车仍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其作用日益缩减,当时还是把战车列于百兵之首。汉初的骑兵已经自成方阵,具有独立的战斗力,但在着装方面与步兵区别不大,大多还是足踏麻鞋(没有马靴),也未有马鞍(只有厚垫)和马镫,只有一部分骑兵披甲(占8%)。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汉匈之间发生好几次重大战役,每场动员骑兵都常近二十万骑。当时的战车已经只用于保障营地安全或后勤运输,而骑兵已成为部队的主力,并装备了相应的骑兵装备,高鞍的产生能更好的发挥骑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于奴隶社会时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装备,同时由于步兵的负荷重量问题,为执行不同的任务需组建相应的步兵作战单位,装备的兵器也要求多样化。由于军队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种,同一兵种还有装备不同的作战单位,指挥人员要在战斗中根据敌军的长短处及地形的变化来部署不同兵种的部队,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长短结合,相互支持,借以发挥兵器的最大威力。汉代已经相当注意阵型的使用,当时流行“八阵”,《文选》注里讲

状态提示: 马镫——骑兵时代的见证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