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2/2)
表演出来,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鼓舞人,教育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某些篇章,完全可以这样做。
《泼留希金》里的一段话,就可以用相声的幽默诙谐来教学。
泼留希金的外貌:“小小的眼睛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他“脖子上围绕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还有他惊人的浪费和出奇的吝啬,拼命地不择手段地聚财等个性,都使人既感到憎恶又感到可笑,我们利用相声的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借助评弹的说唱结合
评弹,是曲艺中的一种,流行于js、zj一带,有说有唱,由评话和曲词结合而成。
tj老艺人骆玉生的评弹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听了之后,“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
”我们教材中的《窦娥冤》等即可用评弹的手段。
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怎能不兴趣大发?
除了上述四种方法培养和运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外,还有其他方法。
我们从上述可见,所收的效果极佳,因为这些表演艺术声情并茂,妙趣横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并把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属性和界限,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人们,净化着人的“灵”与“肉”,这种力量是科学所不能替代的。
恩格斯在评巴尔扎克时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因此,语文教师要吸取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与自身的教学手段结合。
在这方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丁兆土在《于漪语文教学魅力谈》中说:“于漪讲课声情并茂,注重熏陶感染,强调‘润物细无声’,旨在塑造优美的心灵。
她上课就如演员进入角色那样动情,有人说得好,她教《春》时是个诗人,教《最后一课》时是个朗诵家,教《海燕》时是个摄影家,教《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时是个政治家……总之,课文反映一定时代的政治观点也罢,阐述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严肃的政治观点也罢,她都能将其融而化之,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驾驭它,将其传递给学生,令学生爱其所爱,憎其所憎。
当然,我们利用其他表演艺术时,要注意分寸,不能忘记自己毕竟是个传道受业的师长,不是做戏的演员,所传知识是科学的,严肃的,仍要以“正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以上述所言的表演艺术手段为辅,使严肃与活泼,庄重与诙谐,抽象与形象融合,以情动人,以理喻人,给人以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总之,通过上述的阐明可见,从兴趣的培养和运用入手,其他非智力因素,什么情感、意志、动机、性格等都会应节而生。
再深一步地说,我们这些设计和实施,本质上就是遵循了《心理学》中对注意的培养和发展,即利用和培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因为“注意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活动的水平和程度,……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而这种注意的培养,就是“教师借助于艺术和兴趣作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高其认知的兴趣”。
“借助于艺术以情趣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
能极为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活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充实,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就能更为轻松,更为愉悦,更为主动。
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我们对学生这种注意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并培养它,运用它来辅助智力因素的提高和发展,以集中精神运用思维(抽象和形象)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地记忆、理解、分析、判断,以便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95年6月)
百感小集57: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