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文章全凭起手、大战略依仗开(2/3)
和其他各司部高层官员兼职教学。交通司没有自建大学的权利,转而支持工业司所属的东海工业大学,和工业司达成了合作意向;转而外交司受到启发、司长洪斌立刻联系合作东海法政大学培养人才;军务司看到了各司都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于是对傅宁发牢骚,要支持东海国务大学,由东海国务大学协助培养自用人才。傅宁这才想起自己忽略了军校建设这一块,军方不宜继续沿用军官教导队的制度,但是不能由东海国务大学来培养军官人才;因为傅宁不想看到军方绑架官方意志的情况出现。东海国务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宏观战略人才,而军方需要的是一个军官培养基地,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军官培养和国务人才长期混在一起培养就很容易造成军国化;所以傅宁拒绝了军务司的请求,但是同意由军务司自办一所自属大学培养自用人才;于是东海国所属大学升为七座。傅宁考虑再三后觉得不能任由各司**办学,于是又成立了一个隶属于总参司的高教处、兼管和协调七所大学的招生、资源协调、人员管理等工作。
军队是永远的鹰派,如果军队是鸽派的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希望,而相反的是,如果军队绑架了官方的意志则又会使国家陷入毁灭的前夕,所以军队的缰绳必须牵在官方的手中,不能随意他们放任自由;这也是傅宁不同意由东海国务大学培养军事人才的理由。
刚安抚了各司的人才培养事宜、安排好工业和经济转型的计划,情报司燕山堂即有消息传来;一是大英朝对北疆叛军的战争终于有了转机,二是有了癞头和尚的消息。
大英朝与北疆叛军历时大半年的战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状态,准噶尔叛军一度称国,但在名号上因为不能统一蒙古诸部的意见而不了了之;叛军西路前锋已经突破甘肃挺近陕西境内,叛军北路主力与大英朝官军对峙于大同城下已有三月,双方士气都已经疲惫;朝廷内部关于迁都、和亲、退让的建议层出不穷,连请斩作战不利的“西北大将军昌武”的奏折都有,都被顺和帝金铮压下了;傅宁奇怪顺和帝为什么朝廷不用新式武器,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朝廷的新式武器和部队一直隐藏在大同城里,在七月末、叛军疲惫的时候给叛军以沉重一击;联排火枪和新式红衣大炮突然连番出击、一下子就击溃了四十万叛军,叛军被杀十四万,被俘十余万,逃散十数万;兵败如山倒,“准噶尔汗”合刺忽刺、以及喀尔喀蒙古三位“汗王”不得不逃奔撤离,只带走了不到三万骑兵;其中有两个喀尔喀汉王,一个逃离中坠马而亡、一个逃离中失踪。
北疆叛军的北部主力巨损,西线十余万兵力又停滞于陕西黄河边上前进不得;而在东线,宁远前线、渤海国国王阿尔巴忽律所部、牵制了北静王带属的十数万大英朝官军达半年多,但是其听到准噶尔汗合刺忽刺战败、四十万兵力巨损的消息后紧跟着就撤了,因为渤海国的阿尔巴忽律已经对城市攻坚战无所适从了,骑兵马刀在野战中有利,但是在城市攻坚战和阵地战中面对大英朝的前膛枪和红衣大炮、的确没有丝毫优势了。
朝廷知道高丽人所谓的“移请河北、山东移民往高丽安居”实际上就是大规模的在贩卖汉民给东海国,但是半年多来受制于北疆战火、需要高丽人帮着牵制渤海国,所以只好对高丽人口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现在北疆战事得以喘了口气,所以就开始了打压高丽人口贩子,如果不是暂时不宜得罪高丽人,顺和帝连杀了高丽人口贩子的心都有了。数十万的北方人口被高丽人贩子转卖给东海国,朝廷官员可以不管不问,但是顺和帝并不高兴;但朝廷需要金钱需要物资、也需要高丽国这个战略友国,所以暂时只能假装看不到人口流失的事情;如果不是顺和帝放出了口风要约束一下,人口流失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但是大英朝流失的人口都是到了东海国的瀛洲四岛,东海国是得利的,因为傅宁巴不得获得更多的人口呢。
老岳向傅宁抱怨购买移民太浪费白银了,财政司原来封存的黄金白银都已大量流失,需要节制购买移民事宜了;但是傅宁没有同意,相反却提出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尽量用琉求廉价成本的工业品和高丽人交换汉民;于是大量的工业品开始涌入高丽,精美雪白的工业造纸、怀表、防风打火机、丝绸成衣、各种精美的冷兵器、珍珠玛瑙、中成药、香水百货、海产加工品、等等都出现在了高丽的土地上,换取着汉民人口、迁往瀛洲,而且速度愈发疯狂;从而造成的另一个效果就是琉求的工业品开始辐射向大英朝的北方领土、叛军所控区域、以及渤海国境内。
琉求白银大量流失,以至于琉求白银开始紧缺;瀛洲的银矿缺乏免费异族矿工,吕宋金矿刚刚才开始开采,所以市面上开始缺少流通货币,所以官方的纸币也就开始出现和流通;纸币依靠的官方的信誉,在琉求官方的大力支持下开始铺开,但是欧洲和阿拉伯的商人是不愿接受的,所以用工业品向外国商人换取棉花、香料、粮食、药材等商品就开始流行,连蒸汽动力运输船都不的不开始向国外出售,安南国、大城、弗朗机、英吉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开始大量向琉求购买轮船,而交易的口子只要一开就再也关不上了,外国商人没有足够的原料来换取轮船,于是就用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