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平沙落雁式(2/3)
周易不用多管。也许徐导演是想让整体搭景效果和艺术风格保持一致。
在这场棚内全封闭拍摄的雪景夜戏里,为了尽量记录暗部细节,拍摄的时候,按照导演要求,主场景曝光确实需要更亮一些,用灯光交叉照明,实现出雪地中央舞台的光照效果,反光板会把主场景全部打亮,演员们身处“舞台”中央,整个场景镜头拍出来,更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这样没问题,因为后期调色,可以再把画面压暗,背景基本不受影响。电影曝光方式和平时拍照不同。
接下来,灯光布置好,开始调试。
周易和裘操他们站在这处雪地舞台的中央,向四周看,明明知道这里是摄影棚,周围只有3000见方,但感觉上,这里就是现实中的外界雪地,就是真实场景,舞台中央被灯光模拟效果照得很亮,四周逐渐昏暗,背景大幕显得很远,很有景深,一切都很真实。这是演员的感官被布景欺骗了。
能给演员这种切身感受,场景布置得确实很了不起。
待会棚顶还要往下洒雪花,用灯光一照,绝对漂亮。
在这种“真实”环境里,演员表演确实很容易入戏。
这和绿幕拍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些演员在绿幕前拍戏,没有真实环境的刺激,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投入不了真情实感,只会念剧本,还经常笑场,这样给观众的感觉,自然是演员的演技很糟糕。大家总是抱怨,现在演技派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不专业,素质越来越低。但换个真实场景,某些演员的演技未必那么糟糕。
真实场景确实比道具场景更容易让演员入戏。
有些大导演除了大制作之外,并不是总喜欢用绿幕,更喜欢用真实场景刺激演员入戏。
虽然眼前这个场景也是道具场景,但很真实。
因为它完全没用绿幕。
为了让演员们更入戏,徐导演早就吩咐场务把空调关掉,虽然不和外界通风,但棚内温度肯定会降低。这样演员们就等于是在接近真实的冰天雪地里表演。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厚衣服,自然没问题。
这是全拟真拍摄,只是把艺术效果做得很好。
演员们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也是拼了,倒是不怕冷,其实戏服很厚实,拍冬天戏,这样更好一点。如果棚内温度高,说不定演员们还很热呢!热出汗来,妆就花了,反而不好。
一切准备就绪,就要正式开拍。
周易和裘操他们按照导演的镜头设计,在林间小路上各就各位,全都站好,先拍整体的大全景镜头。这个全景镜头很有艺术效果,堪比前面长风堂的全景特写,以及尸横遍地的全景场面。
就艺术效果而言,比前世原作好多了。
待拍完这个场景,周易他们看过镜头,也觉得这个场景拍得很好,气氛渲染得真是太出色了。
它的艺术效果好在哪里呢?
主要是对整体气氛的渲染,镜头画面更大更宽,是从上向下斜拍的全景大镜头,在色调上比前世更冷,背景色更深,在深色幕布后上方聚光灯形成的发白的“月光”映照下,显得清冷无比,甚至把周围的雪景照得偏蓝偏紫,就是那种淡淡的蓝紫色调,只有场地中间的一块,被周围树上挂起的有些惨白的灯笼交叉照耀,形成了一块中央炽白的雪地,但由于周围是偏蓝偏紫的白雪色调,相互辉映,确实显得很冷。
待会上面雪花飘落,肯定会显得更冷。
这真有月色凉如水的感觉。
树上的灯笼和幕上的月光相映,也显得很冷。
月光照白雪,凉意沁心脾。
这是色调很冷的一个大全景,气氛非常冷冽,也预示了后面断臂后的残酷凄冷。
对于这种整体氛围的把握,徐导演非常出色。
前世原作的画面,在周易看来,对比一下,确实偏暖了,没有徐导演拍得这么冷冽,主要是色调和光照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显得场景比较假,背景也比较假,好在演员的表演遮盖了这些。
但今世徐导演明显做得更好,画面更加犀利,气氛更加冷冽。
拍完这组镜头,然后就要拍摄近景镜头,还有双方特写镜头。
这时要有台词对白。
对手文戏正式开拍,大家的表演都很认真,台词都很严谨。当然,演员说台词的时候,嘴里没有冬天的哈气,只能算了。棚内拍摄,温度不够,不可能有那种效果。现场有录音师用挑杆架着收音话筒收音。旁边有照明师用反光板打光。徐导演更是对每个镜头要求得都很严格。虽然大家事先对过戏了,但有些镜头还是要反复拍摄,只有达到最佳表演效果,才能过关。
戏中,齐佩得知方刚要远走他方,单是那个临场反应的表情,就一连做了十多遍,才捕捉到了最完美的特写镜头,要把那种“愣神、惊讶、不舍、委屈、恼怒”等等复杂情绪,一瞬间在脸上通过眼神变化和微表情呈现出来。就算是中戏的科班学生,想要演好这个镜头,也不容易。
糊弄过去,当然容易,难道愣神发呆还不会?但演好确实很难。不过裘操非常敬业努力,最后还是达到了徐导演的要求,把这个镜头完美的拍了下来。
周易也非常满意,觉得裘操干得很漂亮。
有的演员总是抱怨自己戏中没台词,没办法发挥,可事实上,有的戏不用台词,也要演好,也能出彩。如果不用台词,你都演不好,就算给你几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