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天崩地坼(二十三)(1/2)
第二百一十七章:天崩地坼(二十三)
陕西,黄坝。
黄坝是陕西汉中府境内的一个的小村庄。
汉中府是陕西最南面的一座的府,草木在陕西各府中算是比较丰茂。
陕西近年来天灾频繁,战事频发,多数的村庄人烟稀少,只有到了稍大一些的城池才能感受到人气。
黄坝村村口,十几骑人马伫立在村口。
村口一面坍塌的黄土墙墙面上贴着一张大纸。
大纸上画着一副中年人的画像,画像中的中年人长着一张寻常农夫的脸。这样的相似的面孔在人群中一抓便是一大把。
可笑的是这张画像竟是一幅海捕文书的画像。画像上的中年人就是悬赏的对象,这个相貌普通的中年人的悬赏金额竟是三万两。三万两的悬赏金额在这个时代,堪称是天价悬赏金额。如此丰厚的赏金足以令世人为之疯狂。
十几个骑士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名骑士注意到了墙面上的这幅海捕文书。看见海捕文书上面的名字之时,那名骑士只是轻蔑的笑了笑。似乎在嘲笑这幅海捕文书。
那名骑士拔出腰刀,刀尖对着海捕文书划去,一刀划下去之后紧接着又是一刀,似乎很享受这个划破纸张的过程,丝毫不觉得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随着一刀又一刀的划下去,单薄的纸张被划成千百张碎片,一阵风吹过,勉强糊在墙面上的海捕文书随风飘散而去,落在不远处的地面上。
那名骑士朝地上的散碎纸片,吐了一口唾沫,冷笑道:“朝廷倒是肯下血本,我这颗脑袋值三万两白银。”
那名骑士指着自己的脑袋戏谑的一笑,将到扎在地上,刀尖刺头薄薄的纸张没入土壤之中。
这名骑士就是这纸海捕文书上悬赏三万的人:陕西巨寇陆天浩。陆天浩造反也有些年头,从十几年前为了填饱肚皮揭竿而起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
作为造反头子的陆天浩从一个青年变成了老年。当然,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流民军小头目,成长成为了流民军的主要领袖。近来的几次骑兵,陆天浩一直是在唱主角。
陆天浩长着一张极为普通的脸,这张普通的脸和乡下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也是造化弄人,假若陆天浩没有过不下去造反,他这辈子的命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造反将他原来的人生轨迹改变的面目全非。
陆天浩的流民军以生命力顽强儿子著称。陆天浩几次起兵,在巅峰之时一度达到拥兵二三十万的规模。称雄西北,整个帝国为之震动。
但是好景不长,陆天浩的每次起兵都毫无例外地被秦军镇压了下去。每次都仅只剩下几十骑数百骑的残兵遁入深山,躲避朝廷的追捕,等到风声过去之后,再度出山,以求东山再起。失败了再遁入深山,再出山,这似乎已经成了陆天浩人生的一部分。大起大落,浮浮沉沉。
陆天浩身边的十几骑骑兵加上派遣出去的七八骑探子,就是陆天浩现在所有的家当。他要利用这些好酸的家当再度出山,东山再起。
“父王乃真名天子,莫说是三万两,就算很三十万也买不下父王的这颗头颅。”陆天浩的儿子陆国成笑道。
村口一骑探子绝尘而来,马蹄在村口的黄土路上卷起一阵烟尘:“天王!”
行马至陆天浩面前,那名探子下马跪下抱拳道:“巩昌府和凉州府来报,这些天巩昌府和凉州府的驻军大规模外调,陕西兵力空虚,正是我等东山再起的好时机!”天王是陆天浩在起兵的鼎盛时期给自己加封的封号,陆天浩在给自己想封号的时候想过很多个封号,最终还是觉得“天”子霸气,更有震慑力,故此封自己为天王。
虽说现在正是出于人生低谷时期,但身边跟随他的这些都是忠心耿耿的老弟兄,他们还是习惯以“天王”称呼陆天浩以示崇敬之意。
说道这里,探子一脸激动的神色,在深山中憋了这么久,出头的时机终于到了。得到秦军和凉州镇军外调的好消息,他焉能不喜?
秦军和凉州镇军是朝廷在西北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也是陆天浩主要的敌人,几次起兵,陆天浩最终都是被秦军和凉州镇军镇压下去的。秦军和凉州镇军外调,实在是一个好消息。西北地区一旦没有这两支强军坐镇,整个西北就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和陆天浩抗衡了。
陆天浩对秦军和凉州镇军外调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现的很平淡,这件事情似乎在他的预料之内一样。
山西的乔家上次已经派人和他通过口信,不日之内辽军即将入关,天下兵马都将入京师勤王。西北地区留守的秦军和凉州镇军当然也不能例外。
这两支军队是朝廷看中的为数不多的几支军队之一,也是朝廷赖以维持统治秩序的军队。一旦辽军破边入关,这两支军队是重点调拨的对象。
“叶先生。”陆天浩侧过头,看向一个文士模样打扮的人,这个文士长得有些猥琐,如果不是穿着一身文人才穿的直裰,没有人会将他和一个文士的形象联想到一起。
这个文士一身长袍的打扮在几短衣素褐之间很显眼,文士姓叶名问。叶问本来是汉中府凤县县令,十年前陆天浩攻打凤县之时,叶问倾尽全县之力抵抗陆天浩,给陆天浩的流民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当时陆天浩气急之下,切齿下令破城之后定要将凤县县城夷为平地,方解心头之恨。
虽说凤县军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