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巴尔干之乱(上)(1/2)
大唐调整欧洲战区的驻军之后,三个师大约五万多人驻扎在荷兰和比利时境内,其中包括一个欧洲师;两个师驻扎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包括一个欧洲师;三个师驻扎在迦太基海外领,包括一个欧洲师。达尔马提亚方面则由一个海军陆战队旅负责防务,达尔马提亚的斯普利特也是大唐北大西洋舰队的主要锚地之一。大唐海军北大西洋舰队另外的锚地在荷兰弗利辛恩、爱沙尼亚的塔林和北非的卡萨布兰卡。
尽管这么一调整,唐军的部署多少显得有些局促,但实际上无损唐军在欧洲的战斗力。德国等国也知道这一点,不过还是尽可能地降低大唐对其直接影响和威胁。
德国等国所说的“欧洲无战事”,其实也就是一种托辞,因为在大唐刚刚完成驻军迁移不久,在巴尔干地区就爆发了战争。
自1798年大唐伙同欧洲列强肢解土耳其之后,土耳其国势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弱。本来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土耳其国内的矛盾就很多,在奥斯曼强大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压制得住,但是一旦帝国失去了威慑,那么各种人都会从地下钻出头来。
巴尔干战事并不算一场国家战争,而是内战。战争的挑起者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土耳其统治巴尔干已有数百年,在这个时期内虽然奥斯曼帝国一直保留着宗教自由的政策,但无疑异教徒异族人还是大受排挤的。塞尔维亚人一直都有争取**的想法,在奥斯曼衰落之后,更是塞族人实现梦想的好机会。
土耳其在丢掉大片领土之后,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都有一定的衰减,这也让塞尔维亚**分子的活动变得更容易了一些。而塞尔维亚人也很快地找到了一些支持自己的金主,包括俄罗斯、奥地利、英国甚至德国在内,很多欧洲国家都希望给土耳其添堵。这些国家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就使得塞族**武装强大起来了。
终于,在1805年圣诞节的贝尔格莱德,塞族武装发动了起义,土耳其军队的反应十分缓慢。已经帝国日暮的土耳其在上次的失败后,并没有使国家军队进行更先进的训练,虽然也采购了一些装备,但是帝国的弊病丛生,各种阻力也是存在,并没有一个有魄力的人来领导新的改革,而这个国家也就在腐朽之中滑向深渊。
土耳其军队组织涣散,居然轻易就被塞族人的贝尔格莱德起义军打败。塞尔维亚起义军的领导者卡尔乔拉杰宣布塞尔维亚**,并自任塞尔维亚王国的国王。卡尔乔拉杰争取到了大量塞尔维亚人的支持,在相对缺少物资和弹药的情况下,与土耳其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塞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相对的优势。土耳其急忙调集其他地区的军队前往塞尔维亚镇压这场起义,塞尔维亚方面也因为势单力薄而输掉了几场战斗,不断败退。
在这个时候,奥地利人亲自下场了。奥地利一直对土耳其控制巴尔干半岛不满,在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奥地利的力量已经与英法德俄西意等欧洲一流强国拉开距离,但是哈布斯堡家族仍旧希望成为欧洲的霸主,所以征服巴尔干就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奥地利军队也确实不弱,特别在欧战之后,奥地利人也有深刻反省自己的建军路线,与大唐和解之后,也获得了采购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虽然本国的工业实力相对差一些,但比起土耳其那是强的。
奥地利派出了两万多军队进入巴尔干半岛,这支军队装备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相比土耳其仍旧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军队,实力强得不止一两分。
不过奥地利也没有那么容易就速战速决,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对于新式军队的使用还不算特别熟悉,也犯了一些错误,不过土耳其的表现更差。奥地利军队还有塞尔维亚武装的写协同,所以在兵力上不比奥斯曼吃亏。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战斗,奥地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已经将土耳其赶入了保加利亚的境内,波斯尼亚到塞尔维亚境内的土耳其军队已经被基本赶跑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办了一件蠢事。他令前线的奥军软禁了前来与奥地利人庆祝胜利的塞尔维亚国王卡尔乔拉杰,并且宣布成立波黑省、塞尔维亚省,是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虽然卡尔乔拉杰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能力,也没有赢得全体塞尔维亚人的爱戴和支持,但是他最起码是塞尔维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国家现在承认塞尔维亚,可是塞尔维亚人自己却重视这个头衔。卡尔乔拉杰被软禁,直接导致了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全面翻脸。
原本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刀剑相向的敌人,而且在战争中,塞尔维亚武装的力量已经极大增强了,实际上塞尔维亚还获得了与自己族群信仰相近的黑山人的支持,获得了克罗地亚人的支持。所以当愤怒的塞尔维亚人向奥地利人出手之后,奥地利自己首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塞族军队中一位年轻的将领奥布雷诺维奇崭露头角,领导塞尔维亚联军取得了几场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奥地利军队虽然规模不小,而且还装备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武器。但是有地利优势的塞族军队,在奥布雷诺维奇的领导下,以化整为零地手段不断地袭击奥地利军队,甚至还夺取了奥地利军队的一些武器仓库和补给仓库,使塞族军队变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