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九十八高文的初试(1/2)
高文若知道刁化龙心中的念头,绝对会热泪盈眶:县尊老大人,我这是穷得连棉袄都穿不起啊,我心头苦哇,你还是早些放我进大堂避风正经。
刁化龙先前看这群考越看心中越是来气,铁青着脸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
此刻看到高文,忍不住道:“你怎么还是个童生,却来参加县试?”
高文已经他是在说自己年纪大,确实,按照读书人正常的人生轨迹,六至七岁启蒙,由《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入手,学得两千个汉字,就可以制艺。也就是学习儒家经典,八股文写作。到十一二岁时,就可以参加县试。能中固然可喜,不能中,当是感受大赛气氛。
县试之后,就是府试,一般都是一口气考下去。但到院试,因为关系到秀才功名,就不那么容易了。一般来说,第一次参加院试,大多都是十八就岁年纪。很多人考了一辈子,未必就过得了这一关。
但不管怎么说,县试多是十来岁的孩童。高文过完年已满十九,这个年纪还来参加县试,倒是少见。除非他是个傻瓜、笨蛋。
高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今日县试好象晚生并不是年纪最大的一个吧?”
众人听到他顶撞刁知县,又知道刁化龙是个脾气不好之人,说不好一言不合就被取消资格赶将出去,都有些为他担心。
却不想,刁化龙哈哈一笑,将目光落到那个发须皆白的老童子身上:“确实是,本官且问你,以前参加过科举没有?”
高文:“从未考过。”
刁知县却是奇了:“为何?”
高文:“晚生以前读书,一味只凭兴致,《四书》〈五经〉读,〈唐诗〉〈宋词〉也读,这两年才接触时艺八股。”
“哦,原来是富家子弟,读书全凭心意的。”刁化龙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是书香门第,吃喝不愁之人。大户人家读书子弟的秉性,他最是清楚不过,顿时有点明白,心中也有了好感,哈哈笑道:“看来,时世弄人,fēng_liú人物也要走科举征途了。哈哈,谁人做的保?”
远处的一个来秀才走出来:“禀县尊,是我。”
高文一看,这人也不认识,想来是昨天苏师爷在自己报名册上填的就是这人的名字。心中暗道:此番如若中了,等到石廪生回来,倒要登门致谢。
刁知县一挥袖子:“领了卷子进去考吧!”
高文这才松了一口气,从苏师爷手头领了卷子。就看到苏师爷一脸色的喜色,对他耳语道:“好好考,看得出来你是入了县尊的眼了,文章也不须作得太好,只要格式对了就成。”
没错,刚才刁知县方才一脸的铁青,只看到高文的时候面路喜色,话也多。看来,今天这差事要想办得妥当了,还真得靠高文给自己长脸。
拿了卷子,高文不再停留,一道烟似地进了衙门。外面实在太冷,再呆下去,人非病倒不可。
进了大堂,里面早已经旺旺地烧了三大盆木炭火,顿时就是热气扑面而来。
他也不客气,直接抢了一个靠着火盆的座。
试卷上虽然有编号,也规定了座次。可明朝的县试很不正规,也没那么多讲究。
坐定,高文这才仔细地看起手头的试卷。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古代的科举考生,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新鲜。
和他以前所知道的那样,手头的试卷一共有十四页,每页十四行,每行十八个字,中间用红线隔开,乃是户房找匠人印制。也就是说,就算你落笔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最多也只能些三千来字。
可实际上,明朝的八股文都要严格的自述限制的。像这种不用写大结、小结的县试,规定五百五十字。写多一个字或者写少一个字,对不起,明年再来,可谓是戴着镣铐跳舞。
县试因为来考试的多是刚启蒙没几年的孩童,考生的水准如何倒不要紧,关键是你要懂得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有那些规矩。
上面也没有题目,题目等下正式开考的时候才会发下来。
很快,本届庄浪县县试的二十一个考生都找着了自己的座位,坐定,礼房就将一张写了字的纸发下来,这是本次考试的题目。
接过纸,高文瞪大眼睛一看,却看不清楚。又看了看四周,所有的人都将眼睛睁成了牛眼。
原来,按照规定,县试是在白天,考场之中不许掌灯。
国家之所以有这个制度,原因很简单——节约——一个座位怎么着也需要一根蜡烛。一根蜡烛以无文钱计算,如江浙这种文教昌盛之地,每次县试怎么着也得一两百考生,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明朝的官员穷,能省一文是一文。况且,南北两京位于东方,天黑得早,亮得也早。一般来说,在后世北京时间黎明五点钟左右天就亮得全了,这个时候,考生也点完名入了场,正好开始写稿子,也不需要照明。
可陕西这地跟北京、南京不在一个时区内。早春二月,不到上午八点,外间都是漆黑一片。
高文也是无奈,想了想,反正县试是一整天时间,早着呢,也不急于一时。
加上正好位于火盆之旁,身上一暖和,瞌睡就来了,索性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期间,他醒过来一次,睁眼看去,外面依旧一团昏黑,也有不少考生学他的样子在大堂中酣然大睡,也安心了。
后来,他按时被冷醒、饿醒的。
起来一看,已是午时。另外二十个考生都还在,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