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风聚云会(五)(1/2)
紫禁城中,乾清宫内静悄悄的,几乎针落可闻,崇祯皇帝坐在御案前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三分奏折,心中喜忧半参,久久不语。半响之后乾清宫内响起一道幽幽的叹息声“两方各执一词,而已都是有理有据,大伴,你说朕应该相信谁?”
王承恩心中一突,躬下身子小心翼翼的回道“皇爷,这些军国大事奴才不怎么懂,但是奴才却知道,相比陈奇瑜陈总督,济民的话更值得相信一些。皇爷您想,济民从遇到您开始一直到现在可曾骗过您?”
崇祯摇摇头说道“朕当然知道济民不会欺骗朕,但是真是因为这样朕心中才担忧呀!济民向来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为国为民的心是好的,但是手段却过于激进了一些,治大国如烹小鲜,他这种性格过去冲动和鲁莽了,往往容易好心办成坏事。”
王承恩连忙点头应是,口中称赞道“皇爷洞若观火,深悉人心。济民这孩子性子确是急躁了一点,他到底还是年轻了一些,所以才需要陛下帮济民把舵,以免他误入歧途!”
崇祯翻翻白眼,暗道什么年轻了一点,刘凡比朕还大一岁好不。回头看了一眼身旁到死都陪伴着自己的老奴,崇祯笑骂道“大伴,你就别绕着弯给济民说好听了的,朕对济民的信任有多重你还不知道么?说起来,济民这次大的确是不错,没给朕丢脸。不枉朕的一片苦心和信重啊!”
王承恩眉开眼笑道“那可不,朝中的那些大臣剿匪剿了这么多年,除了空耗钱粮,也没见他们办成过什么大事。济民才去前线多久?就把那些贼寇全都一网打尽了,我看这次谁还敢乱嚼舌根说陛下识人不明!”
崇祯摆摆手笑道“大伴这次可是说错了,济民今日能有此功劳,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多亏了陈奇瑜提前打下的底子。要是没有陈奇瑜提前运筹,就凭济民的区区万数来人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的!所以说这次大功至少有陈奇瑜的一大半!也正是因为如此,据朕猜测,陈奇瑜此刻恐怕对济民很是不满呀!不然他们也不会送来两份意见相左的奏折!”
“意见相左?”王承恩有些疑惑道“皇爷,陈奇瑜现在不是和济民合兵一处了吗?难道他们发生冲突了?”
崇祯忍俊不禁道“那倒是没有,陈奇瑜是个聪明人,他不会那样做的!但是以济民的性格肯定是吃亏了,不然不会向朕求救的,朕已经可以想象道济民满脸郁闷的模样了,哈哈…”
王承恩好似也被崇祯的笑声所感染,不由的也跟着笑出了声,一时间乾清宫充满了两人开怀的大笑。笑声传出殿外引得侍立两旁的宫女太监纷纷侧目,暗自猜测是什么样的喜事引得皇帝这么高兴。
笑了几声,崇祯却突然皱起了眉头,拿起了案子上那份属于刘凡的奏折,叹息道“济民心急了,他的心思朕能理解,但是将这么多苦难的百姓杀死朕于心何忍呐!大伴,拟一份圣旨,告诉陈奇瑜,首恶可诛,余者赦免吧!那些百姓大都是饥寒交迫,无法生存,被人蛊惑,才不得不不铤而走险啊!到底是朕的子民,还是给他们一条生路吧!”
崇祯的旨意发出之后,仅仅三天的时间就送到陈奇瑜的手中。陈奇瑜得到崇祯的旨意之后大为欣喜,到底皇帝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说实话,陈奇瑜并不是贪图流寇送来的那些钱财,而且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刘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却不是主要的原因。陈奇瑜能够做到五省总督的位置,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慑服几个省的官军,没有一点胸襟气魄是不行的。
身为正统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和陈奇瑜一般的武将不同,他没有那么狠的心性,不推崇过多的杀戮,心中更崇尚“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兵策略。对于这些走投无路的流寇,陈奇瑜更想做的是安抚和劝说他们弃暗投明,回归朝廷的怀抱,重新做一个良善的百姓。而且只有劝服了这些百姓,他拿起钱来才不会烫手。
有了圣旨在手,陈奇瑜也不用在顾忌刘凡的态度了。直接下令召集众将宣读崇祯皇帝的旨意,并着手开始招降流寇的诸多事宜。向流寇宣称只要要出匪首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三人就赦免他们的罪行,准许他们回家务农。
陈奇瑜的话在流寇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相比刘凡的话,陈奇瑜的话无疑更有吸引力一些。而且流寇首领们也相信陈奇瑜不会拿着圣旨的事情开玩笑。这件事传到李自成三人耳中却让他们泛起了愁,按理来说官军能够同意他们投降,他们的计策算是成功了一半,只要投降之后,小心一点不露出马脚,那么可以说他们就可以安然脱身了。
但是官军的先决条件确是要三人的脑袋,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不是一个可以舍己为人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两个人不免犹豫起来。高迎祥倒是能舍下这条性命,但是无奈众人都不同意,高迎祥也不想就这样白白送死,也就不提这茬事情了!
看到众人一副苦恼万分的样子,顾君恩笑道“闯王,你们三位大可不必如此烦恼,其实这件事很容易解决。咱们只需要告诉陈奇瑜说,闯王你们早在几日前战死了不就行了?”
李自成迟疑道“这样行吗?我们可是那崇祯小儿点名要的人,陈奇瑜不抓住我们岂肯轻易罢手?”
顾君恩笑道“闯将也说了那是崇祯帝的意思。现在做主的却是陈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