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捧敬(1/2)
赵夫人爽言快语地定下了此事,便叫赵重华向安老太君道谢。
赵重华这阵子正叫赵夫人拘着学这学那,刚还在琢磨回去之后如何说服赵夫人同意她时常同沐兰走动,没想到赵夫人竟主动提出将她送到国公府去,这可真是打瞌睡送枕头,正中下怀。
只想着往后能同沐兰常来常往了,倒把“学规矩”这茬给忘了,欢欢喜喜地跟安老太君道了谢,又握了沐兰的手,冲她俏皮地眨了下眼。
沐兰也很高兴,一来她打心底里喜欢赵重华这爽快的性子,二来正如安老太君所说,府里实在太冷清了。婆子丫头倒是不少,可在她面前说话做事都带着十二分的恭敬小心,甚至不敢拿了正眼儿看她,想找人聊个天儿都难。
赵重华能来同她作伴儿,她求之不得。
其实以赵阁老在朝中的身份地位,赵家想请什么样的教引嬷嬷请不来,没有必要去沾解国公府的这点子光。赵夫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来参加花会之前得了赵阁老的吩咐。
眼下见风使舵,跟着圣上一道抬举国公府的人实不算少,真正敬而重之的却没有几个。男人多半像许翰林一样,觉得国公府没有男丁,不过是花木瓜空好看,于自家的前程财路全无助益,女人则瞧不上安老太君的出身。
一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巾帼英雄先是自甘下贱给人作妾,又赶在正室前头怀上身孕,诞下庶长子,随后儿子夭折,自个儿也灰溜溜地离开国公府……
安老太君一直都是京城之中的话题人物,离开国公府之前的一举一动无不引人关注。便是清修那些年,人们也不曾将她彻底淡忘,与她有关的故事依然是说书先生最叫座的段子。
解国公出事之后,这些段子才没人敢说了。等到新帝登基,将她接回京城,尊为国夫人,那些叫淡忘了的陈年旧事,又伴随着猜疑褒贬,一桩桩一件件地浮了出来。贬的最多的,便是那个“妾”字。
议论的风潮才刚平息了些,这又冒出一个妾生的解家后人。虽说那些个荣光是圣上主动自愿给的,可许多人仍旧偏颇的认为,这祖孙二人是拿解家满门性命谋求富贵的下作之人。
赵阁老与解国公在同一个军营里待过,对解国公乃至安老太君都是由衷敬佩的。安老太君能回到国公府,也有他力谏之功。
唯恐安老太君头一回带着解家后人露面,便叫人轻贱踩踏了去,一向不过问后宅之事的人,特地将儿媳叫到跟前,亲口嘱咐她,在花会上多关照安老太君祖孙二人一些。
便是赵阁老不嘱咐,赵夫人也不会轻慢了安老太君。既得了嘱咐,自是更加上心。
她是个嘴上爽利内心玲珑的人,知道捧敬安老太君最好的方式就是抬举沐兰,还有什么比叫自家女儿同沐兰来往更能肯定沐兰德行人品的?
她原就有意促成两个小姑娘交好,没想到她们竟在园子里遇见了,还一见如故交上了朋友,她想做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够格叫成宣长公主请来参加花会的夫人,哪一个也不是没脑子的,瞧着赵夫人这番行为,知道赵家是要捧着安老太君祖孙两个。那些原没打算跟国公府走动的,也起了日后多多走动的心思。
那群小姑娘里头有通透的,便将心里存着的轻视悄悄敛去几分;有那蠢顿不开窍的,譬如梁家姑娘,便天真地以为赵夫人看中了圣上赐下的教引嬷嬷。
在她们看来,沐兰自小寄养在乡野,言行举止必是粗鄙不堪的。若不然她长得又不算丑,安老太君为何直到今日才将她带出来见人?
她能够人模人样地站在这里,叫人夸一句“端庄大方”,定是教引嬷嬷的功劳。短短月余的时间就能将一个粗鄙村姑调~教成这样,可见那教引嬷嬷的能耐十分不凡,也难怪会得了赵夫人的青眼。
沐兰不知这些名门望族的夫人姑娘都翻着什么心肠,见过赵夫人,与成宣长公主等人打了招呼,和赵重华来到小姑娘的席位,便觉出那些世家姑娘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拿她当空气,对她视而不见了。离着远的都在打量她,离着近的与她目光相碰,还冲她点一头或者微笑致意。
阎静萝因先前怀揣心事,怠慢了沐兰,心里颇有些过意不去。见她和赵重华一道过来了,便笑着招呼,“沐兰,重华,到这儿来。”
原本坐在她身边的两个小姑娘很识趣,立即起身让出两个空位来。两人同她礼见过,便在她旁边落了座。
赵重华来过一回,同阎静萝已十分熟识。她本身又是个话篓子,本有无尽的话要说,却因无意间听见一些说不得的事情,心里头有了顾忌,说起话来便十分简省。
沐兰唯恐叫阎静萝瞧出异样来,只得努力接茬。
小姑娘家能谈的话题无非是女红诗画,沐兰恰好在学这些,打着请教的幌子,同阎静萝聊得倒是十分投契。
见她们聊得好,有那胆大活泼的便围过来凑趣,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同沐兰熟识了,相互通了名姓。
梁姑娘观望一阵,见沐兰对谁都笑眯眯的,迟疑一番,也走过来混在人堆里。先同旁边的人闲扯几句,瞅个空子便同沐兰搭话,“……打籽针最难绣了,我当初可是学了好久呢。对了,我姓梁,叫苡薰……”
沐兰连正眼都没扫过去,望着一个小姑娘腰间挂着的荷包啧啧称赞,“这花样绣的当真精巧,蝴蝶跟要飞起来一样。”
那小姑娘姓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