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症状成因之—退行满足(2)(2/3)
,一个温柔善良的人竟产生这种莫名的罪恶思维,会是多么的不安。但是,正如强迫症的特点,越是抵制,越是强烈。强行不去抵制,强大的罪恶感令他痛苦不堪。
这种罪恶感是持久的,并不会因为强迫症状的暂时消失而消除。
根据心理分析理论,任何冲动都是有原因和理由的。
但是,从表面上看,这种对所爱的人的攻击毫无源由。
“顺其自然”的理论也不能合理地解释。
如果说,人人都有一些怪异的思维,这并不足为奇,对正常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这显然是牵强的。
诚然,普通人确实都有过怪异思维,但是他们总是用一种无意识的玩笑或轻快流露出来。
强迫患者却无法做到这样。因为那种怪异思维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强烈和清晰。
他们失去的正是那份无意识的流露。
这个不能简单地用模仿来做到。
还是要进入具体的分析。
由前述可知,患者的强迫思维一定与他的愿望密切相关。所以,不妨来推断一下“强迫攻击”背后的愿望。
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往往会压制很多无理的本能冲动。
内心的本能愿望自然也无法显现出来。
所以,精神分析主张“自由联想”。让患者处于意识放松的状态,潜意识的本能愿望就会显现出来。
果然,当他渐入朦胧时,几个七零八落的词组突然从他口中跳出:
警察、抓人、法官、审判。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人看来,这几个词组与他的症状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稍微细致的人,也许会看出些许端倪。
难道说,他的愿望是攻击别人,然后警察抓住他,再由法官审判?
这样一来,攻击思维和零散的词组就可以用逻辑关系串联在一起了。
但是再进一步想,又站不住脚。
因为人的本能是求乐的。谁会以被判刑为乐?
唯一的可能是,判刑能够满足他的一种愿望。
这种愿望是什么呢?
还是要与他对女孩的爱相联系。
为何越是爱的女孩,越是想攻击?
这其中是否应证了俗语所说的“由爱生恨”?
追求一个心爱的女孩,如果爱不到,大多人只是失落,然后再寻找新的爱情。
但也有爱到极点,占有yù_wàng强烈的人,会由爱生恨。爱不到就恨,甚至毁灭。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应该不在少数。
但真正由爱生恨导致伤害事件的,是病态外向型的人格。
这里要讨论的,是病态内向型的人格,也就是强迫攻击型人格。
这种人格未必真正做出攻击的举动,只是被这种难以遏制、毫无来由的攻击思维所折磨,而害怕做出如此行为。
回到上例,如果问l:法官审判你会有什么好处?
他会怎么回答呢?
联想到前面的例子,读者应该不难推测,这一定又是l的迂回愿望;是一种“退行满足”。
但究竟是如何迂回的。
且听他自己如何道来。
l说:“如果法官来审判我,很多人就会来关注我。因为我是一个性格善良的大学生,竟然会沦为囚犯。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原因就是她不爱我,反而去爱那些邪邪的男生;这令我十分疼恨不解!导致我性情大变。人们如果知道这一点,一定会同情我,而谴责那个没有眼光的女孩。”
原来如此!这就是他曾经确实有过的想法——想用伤害女孩来引得大众注意,而借此批评那个女孩。甚至还想那个女孩因他的堕落而自责,重新选择来爱他。
只是因为后来他遗忘了这段记忆,而导致了他的强迫。
感觉这种攻击思维是如此的陌生可怕。
这种由好转坏的过程并非心血来潮、空穴来风,而是因为曾经那个女孩喜欢坏坏的男孩。
导致l转换角色以达到刺激女孩的目的,只是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给他所爱的女孩:“你不是喜欢坏坏的吗?现在我变成坏人了。你是不是高兴了?”以此引得女孩反省,并幻想来爱他。
女孩所爱的那个“坏人”,就是一种外界暗示,激发他的“退行满足”。
这样一来,看似荒诞不经的强迫思维,竟只是一种追求爱的讯息。
而且这种方式,即使是在正常人当中也不少见。
用攻击或自甘堕落的方式来引得众人围观,然后再说:“我变成这样,都是你害的。如果不是因为爱你,我也不会变得这么堕落。”
以此博得众人同情理解,女孩的自责悔悟。
从而变相满足他对爱的追求。
唯一与健康人不同的是,强迫症患者选择遗忘这段罪恶的记忆,再次重现时,势必令他感觉有些陌生,从而导致强迫。
为何遗忘罪恶,反而会染上罪恶的念头?
稍懂心理的人,也许会说是因为愤怒没有被释放,压抑了。
到时候就会爆发之类的。
诚然,这没有错。
但是还流于表面。患者也可能知道要释放,但就是不敢也不想。因为他有顾虑。
要从心理动力学上分析,这种遗忘到底是怎样导致强迫的。让他完全认定所有顾虑皆能在此找到答案和结局,才能真正接受被遗忘的记忆,根治疾病。
这种动力结构将在最后部分详细阐述。
至此,细致的读者应该不难从上述几例中看出:强迫症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