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海量(1/2)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几个月前他突然失踪了,此次我就是专门来寻找他的!”说到这里,武公子犹豫了一下,向二人抱歉道:“恕我有难言之隐,他的名字和身份,只能暂时向二位保密了!”
“武公子,你的这位朋友在陈州吗?”张宝儿追问道。
武公子点点头:“据我得到的消息,他应该就在陈州城里!”
张宝儿思忖片刻,对武公子道:“承蒙武公子看的起宝儿,我只是个小叫花,也没有什么可报答的,若武公子的朋友在陈州城,我一定设法帮你找到这个人,也算还武公子一个人情。”
张宝儿的话让武公子心头一动,他对陈州人生地不熟,想要找到那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可是张宝儿就不一样了,他一直生活在这里,对陈州城可谓是了如指掌。再说了,叫花子这一行的信息十分灵通,说不准还真能帮自己找到那个人。
想到这里,武公子对张宝儿感激道:“那武某就先谢过张兄弟了!”
“不知武公子要找的这人有什么特征?”张宝儿问道。
“他今年二十四岁,年龄和我差不多。身高六尺七寸,也和我差不多。性格比较倔强,尤其好赌,而且赌性很大,按时间算起来,他到陈州城最多也就两三个月时间!”
“那应该是生面孔!”张宝儿似想起了什么,向武公子问道:“武公子,你说的不会是那个穆千吧?他是个生面孔,而且赌性不是一般的大!”
武公子摇摇头:“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易容了,但我仔细观察了,可以断定他绝不是我要找的人!”
张宝儿苦笑道:“武公子,你说了那么多,却没说他的长相。帮你找人,你总得告诉我他长的什么模样吧?”
武公子不经意地瞅了一眼陈掌柜,对张宝儿道:“我有他的画像,但放在客栈里了,没带在身上,改天我给你看看他的画像,你就知道了!”
“那好吧!”张宝儿点点头。
陈松看得出来,武公子并不想让自己参与此事,所以才找了这么个。
为了避免尴尬,陈松巧妙地转了话题:“对了,宝儿,你刚才不是说想听王胡风的故事吗?还听不?”
“怎么不听?”张宝儿的注意力成功的被转移了,他央求道:“陈掌柜,您赶紧给我讲讲吧,不然这顿饭都吃不安生了。”
陈松也不再吊他的胃口,放下手中的筷子道:“这王胡风和你一样,也算是个有天赋之人,他的天赋表现在做生意上。十三岁那年,王胡风的舅父自安州带回十几车当地特产的丝鞋,分送给他们几个小孩。别人都争先恐后去挑选合脚的鞋子,惟独王胡风挑了一车剩下的大号鞋,推到集市上卖掉,换得半两银子,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笔收入。”
“后来呢?”
“王胡风伯父家的宗祠在西市之南,内有一大片空地,他扫得十余斗榆钱,拿出卖鞋所得的半两银子,打造两把铁铲,每天用那两把铁铲开垦空地,播种榆钱,辛勤灌溉,竟种出千万株榆树苗。头一年,他砍了十几捆榆条,以十多文的价格卖给人做柴烧,第二年就卖了二百多捆,盈利翻了几番。有了收入之后,王胡风沉住气,耐心地种植榆树。五年之后,当年的小树苗都已长大成材,光是盖房屋用的椽材就有千余根,可以造车用的木料更是不计其数。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岁。”
张宝儿听得不由痴了。
“王胡风有了资金之后,便开始雇人制作法烛,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所制法烛火力是普通柴薪的一倍。盛夏时长安多雨,连日大雨令得柴薪价格暴涨且严重缺货。法烛顿时成了抢手货,全部销售一空,王胡风赚得盆满钵溢。在这之后,他又开始倒卖茶叶、丝绸,在长安、洛阳等地购置大量田产,雇人耕种,开设了米粮行。如此多年下来,他逐渐累积起惊人的财富,丝绸行、米粮庄、茶庄遍布大唐各地,可谓财大气粗,富甲天下。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
“只可惜钱财如此轻易如流水滚滚而来,使得王胡风挥金如土,整天沉醉于富贵温柔乡。他在长安西市买下了一栋宅院,百姓称王胡风的宅府为“王家富窟”,据说他家的房子以白银叠为屋壁,宅中的礼贤室以沉檀为轩槛,以碔砆甃地板,以锦文石为柱础,并把铜钱当地板砖,铺在后花园的小径上,称这样可以防滑。他的床前有用檀香木雕的两个童子,手捧七宝博山炉,自暝便焚香至晓。王胡风家中的器皿宝物,比王公大臣的还要好得多,四方之士尽仰慕之,以结识他为荣,他也非常好客,经常接待四方宾客,最大程度满足客人的喜好需求,客人莫不所至如归……”
……
这顿饭吃的时间很长,结束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武公子与张宝儿一左一右搀扶着陈松,摇摇晃晃走出了醉霄楼。
陈松作为长安酒楼的掌柜,喝酒的本事自然不会差,此时却早已烂醉如泥。
武公子比陈松要好一些,但也力不从心了。武公子的酒量在朋友中间那可是很有名气的,他曾经在民风彪悍的突厥待了数年,在那里,武公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并不输于那些突厥人,只是没曾想今日喝酒却如此狼狈。
武公子瞥了一眼张宝儿,虽然他也是满面通红,但看上去远比自己和陈松要清醒的多。武公子记不起自己到底喝了多少酒,但有一点他心中很清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