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节入彀(1/2)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秦堡内部,除了有执勤、审讯任务的军士,其他将士都在宽阔的空地相互练习刺杀,让秦堡的上空弥漫着萧杀之气。
刘宗周一路所行,见秦堡的天雄军将士虽是刀铳伴身,然使用铳练习寥寥无几,而练习刀剑者众多,急忙问明原因。
他原本为工部侍郎,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蕺山先生有所不知,非是天雄军将士不喜欢用火铳,而是难堪大用!
将士遇敌,惟有火铳一种,人执一件,但成本低廉,做工拙劣。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不堪击敌。
而铅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装放无法,徒为虚器。
故虽敌畏火具,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敌,惟有自欺欺人而已。
且柄短赘重,将欲兼持战器,则不能两负,将只持此器,则近身无可恃者。”
秦浩明双手一摊,满脸的无奈。
火器之利,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奈何一直以来战斗不断,他又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根本顾不上此事。
“秦将军的将士真乃百战之士,怪不得连连克敌竞功,委实威武雄壮。”
阎应元双目灼灼生辉,大声赞叹!
他从小习武至弱冠,后进入国子监学习,才拜刘宗周为师。
有戏!
秦浩明心里一喜,继而对听完他的话之后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的刘宗周说道:“蕺山先生,破虏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说不当说?”
“请尽管明言,老朽洗耳恭听。”
“蕺山先生学究天人,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先生拳拳报国之心破虏能够理解,然现今之官场,多为怀私植党,罔恤国事之辈。
脑里更多的是想如何才能更长时间的独揽大权,为自己的派别获取更大的利益,而非替天子、替朝廷、替国家多做一点事情。
既然如此,先生何不沉下心来,醉心学术,解经注典,开办书院,替天下士子授业解惑,定可名垂千古!
而为大明驱鞑灭虏,剿灭叛贼之事,则让破虏和丽亨兄为之!
至于蕺山先生则到小子故里临浦,组建临浦书院,岂不快哉?
小子愿意竭尽所能,鼎力相助蕺山先生创建大明第一流书院,为大明输送大才。”
秦浩明目光诚恳,语之焉焉。
除了夹杂自己的私货,让刘宗周帮忙组建临浦书院,阎应元加入天雄军,其他的都是刘宗周老先生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哦,丽亨看如何?”
听完秦浩明诚恳的话语,刘宗周颇为意动,主动出口询问阎应元的意见。
解官之后,刘宗周的心情反而觉得轻松。他早就想潜心学问,摆落世事的缠绕。
况且,秦浩明所说的据是实情,没有一点虚妄之语。
特别是对朝堂大员的点评,可谓精辟入里,他正是其中的受害者。
“甚好!
秦将军所言弟子赞同,临浦和山阴俱属于江南,天气、人文基本相符,想来恩师一定能够适应。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温体仁余孽再也不能迫害恩师。”
从刘宗周一开口,阎应元便知道老师已经同意,只是涉及自己的前程,才咨询他的意见。
“这个奸猾之徒不是已经下位了吗,究竟还有什么人想对蕺山先生不利,说来听听,破虏看能否帮什么忙?”
原本听到阎应元的话,秦浩明心里喜不自禁,两位大咖入彀矣!
可听到后面,敢情刘宗周被革职竟然还有其它原因,出于爱护尊敬,急忙问道。
温体仁是崇祯年间任期最长的首辅。崇祯帝朱由检在位的十七年中,内阁大学士像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前后达五十人次。
但温体仁却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中稳居内阁首辅要职达八年之久。
温体仁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阶左柱国,兼支尚书体禄,时下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只不过温体仁在位时,无论对于辽东抵抗建奴南下,还是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未尝建一策。
他向朝廷推荐的人也大多平庸之辈,苟以充位而已。把本来就已是千疮百孔的明末政局搅得愈发不可收拾。
崇祯十二年,温体仁在家中病死。他死后,崇祯帝朱由检还觉得十分可惜,追赠太傅,谥文忠。
“崇祯十年,恩师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最后有赖于曹化淳曹公公向天子告密,称温体仁自有党羽。
天子大惊,最后才在崇祯十一年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可……”
阎应元话还没说完,便被刘宗周打断。他乃谦谦君子,如今温体仁下台,却是不想背后议论。
“唉!温体仁进士出身,为人圆滑、城府深、老谋深算,尤其善于窥测政治风向,所以,光宗、熹宗两朝为官。
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魏忠贤当权时他不吃亏,魏忠贤垮台后他没倒霉,真可谓混世有术,八面玲珑。
蕺山先生能够不顾己身,拉此人下马,破虏敬佩!不然,大明江山……”
秦浩明摇摇头,虽然知道大明灭亡并不是温体仁一个人的原因,但他似一只蛀虫,蚕食着大明崇祯朝廷,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他同样为了个人权力欲的满足,置国家、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