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节 辽东渐定(1/2)
第五卷灭蛮扫夷震寰宇
崇祯十四年六月,辽东金州和旅顺的雄伟关隘已经逐步成型。
两关背海而建,就地采石雕琢一块一块砌成,耗时费力。
金州依托老城墙旧址扩建,东连卢龙、碣石,设有瓮城、东西两城,呈v形隐隐连成犄角之势。
再过一两年,便是彻底将两城从辽东分开,形成稳固的防守之地。
沿着两座关隘而入,与关宁防线连成一体。
作为整个北地连接辽西草原的山海关,一望无际的草原、丘陵遍地都是牛羊成群,在蒙古鞑子的汉话里驱赶着。
沿途的商队在得到商道重新打通后,陆陆续续从周围郡县出发,形成似长河般流淌的队伍,这是一副令人感到心悸的画面。
途中,河水清澈无比,大量过路的商队偶尔会在这里停歇,将水袋灌满清水,往东行到金州还有上百里路要走。
汇集这里的河谷又在这里分叉流向海洋,或往南而下去。
正值雨水丰盛的时节,刚下过雨不久,进入金州、;旅顺地界的道路变得泥泞。
道路两边能见的是新开垦的田地,呈出绿油油的一片生机。
旅人走过这里,视野的尽头,能见到蒙蒙细雨里村落的轮廓,土制、或木质的房屋挨的很近。
炊烟缭绕升上天空,偶尔能听到孩童欢快的叫声从那边传来:“阿爹!娘亲让我来叫你回家吃饭了。”。
“就回!”
从田里直起的农人笑着朝孩子回了一声,脸上洋溢着笑容,回头看过从道路过去的商队、旅人,也笑着挥了挥手。
扛起锄头,走上田埂,喝了口水,慢慢朝家的方向而去。
去年从辽东逃来的数十万百姓,经过长途的磨难,初期的陌生,终于已在这里开辟了新的家园。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金州和旅顺一百多里的范围,已成了辽东百姓的聚集区。
这样的安排,也是阎应元这样要求的,以便定南军的招募能有效的与本地的居民区分开。
当然,也便于保护百姓。
而背靠城墙周围数十里的地方,大量的工坊、牲口贩卖区域,院落与帐篷栏栅统一分割在西、北两个方向,鳞次栉比的展开。
虽然看上去还有些简陋,但远远看去却是出奇的整齐一致。
中间还有有些房屋显得特别,是负责贸易区域安全、税负的衙门,以及专门处理牲口粪便的公人住处。
可以说,得益于秦浩明,逃出建奴魔爪的辽东百姓,在此过上了稍微安定的生活。
然而对于军人来讲,却是在争分夺秒的训练。
新入伍的士卒每日清晨和傍晚都会进行大量的操练和跑步,而中午吃完饭后,便是集中训话、听大会。
除了强调士卒该有的勇武和纪律外,还有的便是忠诚。
这是定南军一贯的做法,如今,只不过是复制而已,没有什么新意。
城南的郊外,豢养战马的放养区还在扩建,母马和小马驹又在另外靠近丘陵下方的栏舍。
丘陵上,修建了几座哨塔,和斥候营区,用来看管马匹外,盯防瓦房店那边可能过来的建奴。
有时候,驻守的斥候会疑惑的看着从城中出来的辕车,驮着病死的牲口拉入山里喂养野狼。
曾经在建奴兵锋下的城池,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对于辽东汉人而言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甚至金州每一天都会有一点变化,尤其是定南军海军看来,在他们眼里变化的速度尤为剧烈。
下午,雨住了,西面的方向挂起了七色的彩虹。
马车正从城外回来,人声熙攘。
挑着货担、摊位前吆喝的小贩、购物的百姓不时从滚动的车辕旁边挤过去。
不久后,停在府衙门口,阎应元走进衙门,办公的房舍里,他看见原本身子抱恙的陈明遇在灯火下批注竹简上的政务。
“身子不好就该好好休要,我才出去视察一会儿,你就跑过来……”
听到熟悉的声音,陈明遇抬起头,有些发青的脸色浮起一丝笑容,向他指了指桌案上的一摞奏折:
“这里初建伊始,……咳咳……政务上是我亲手处理,区区不放心……总要做完才行……”
阎应元向来就不是多愁善感的心肠,可长久以来,与这个比他大上五六岁的书生朝夕相处,心里多少有些疼惜的。
沉默了片刻,他夺过对方手中的狼毫,脸上难得露出怒容:“你身子什么状况,心里就没点数吗?累垮了,谁管你——”
“呵呵……咳咳……”陈明遇笑着摆了摆手,从他手中取回笔,“我有儿子的啊……当然有人给区区送终的,你不是见过吗?
挺机灵的一个孩子……”
阎应元皱了皱眉,“我说的是你身体,不要扯开话……”
此时,外面有人敲了敲门,然后进来里面,又是一摞奏折递交上来。
“……看吧,慢一点,就处理不完的。”
看着递来的竹简,陈明遇笑着说了句,又咳嗽了两下:
“区区……没什么能力,不能为秦侯爷分忧解难,只能靠这样来补过了……
你看,秦浩明的麾下加入进来的人,哪一个不是厉害的啊?
我和冯厚敦能力一般,甚至大有不如,可不能让他们瞧不起啊……”
阎应元摇了摇头:“你搞错了,别看秦侯爷麾下有如此多的人,其实啊……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没人敢瞧你不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